第256章(第2/3页)

可怜孙哲远同志,本来还经常嚷嚷着,不好好做官就要回家继承家产,这下好了,官是越做越大,继承家产的希望倒是越发渺茫了。

好在他家老爹还老当益壮,完全可以等到孙子长大接他的班,儿子么,就只能贡献给国家了……

山岩没想到江小满居然真的把河对岸那块地给搞到手了,想了想,提议几家追加一笔投资,哪怕地已经批到手了,他还是有点怕上面反悔。

“厂房可以暂时不建,咱们先在那边搭个仓库出来,这样也算是产业园的配套仓库,不算浪费集体土地。”

山岩这一招,还是跟他一个搞房地产开发的朋友学的。

以前地产公司拍下来的地块,要是规定时间还没有开发,就会被政府收回去,所以他们就想了个损招,先在工地上搭一排活动板房做民工宿舍,然后招些民工过来,每天挖一点,这样也算是开工了,只是工期比乌龟爬还慢。

但这样一来,这块地就能被他们占着了。等过个几年,地价涨了,有实力他们就自己开发楼盘卖房子,没钱就把这块地转手一卖,含泪血赚几个亿!

跟这些狡猾的地产商相比,他们在二期的荒地上盖仓库,已经算是非常良心了。

毕竟他们村现在好几个合作社呢,到时候都合并到产业园那边,也确实需要一个更大的仓库。

盖个仓库能花多少钱?

江小满痛快答应了。

其他人也没什么二话,现在谁家还缺那两万块钱啊?

这次去展销会,前后几天时间,不但把他们现在的库存全部卖空了,就连接下来大半年的订单都不愁了,别人先不说,江小满、山岩、郎英这几家,一趟展销会最少的也赚了一百多万。

要不是集体土地只能租赁不能买卖,他们都恨不得直接买一块地来盖厂房了。

不过江小满说得对,县里主持建设的产业园,以后能享受到的各种地方政策优惠,绝对比他们自己买地建厂多得多。

道理也很简单,那些优惠政策本来就是县里自己制定的,当然会优先给县里直管的项目啦~他是脑壳坏掉了,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去单干!

几家各自又出了五万块钱,非但把河对岸的仓库建起来了,还顺便造了一座水泥桥。这下子,反倒一下把村里人的思路给打开了。

对哦~河这边的土地不好批,河对岸不是还有很多闲置荒地吗?

村里本来就有一座桥,现在又新造了一座能通车的桥,那不就意味着,他们其实也可以考虑把自家的宅基地换到河对岸去?

郎山村的地势和沪市差不多,一条河贯穿全村。不过因为早些年公路是修在河东这一边的,村民们觉得靠近公路出入方便,都一窝蜂的把自家房子盖在了河东这边。

现在好了,眼看着就连他们郎山的“小福星”、“财神爷”都要把厂房盖到河西去了,那还等什么?

一时间,村委会挤满了想要来调换宅基地的村民。

因为报名的人实在太多,就连村干部们都有好几个报名了,村里实在没办法,只能采取最传统的抓阄模式——村里组织去河西重新丈量了土地,划出了十一块大小不等的宅基地,让报名的村民凭运气自己抓阄。

抓到比自家宅基地大的,是要补差价的,不想要也可以放弃,继续丢回去让别人抓。

抓到小的……那村里可不给你补差价,愿意就换,不愿意拉倒!

村长江有田仗着小满要叫自己一声大伯,现在可不怕村里人了,就是这么硬气!

村民们嘀咕了两句,倒也没怎么闹。

毕竟现在大家都觉得以后河西才是郎山村的“核心地段”,就跟城里人买房子一样,那市中心就是比郊区的房子贵嘛~

不过,这次江鱼和郎英他们都没有参与抓阄,村里人想搬到河西去,不就是想住得离他们心目中的“财神爷”江小满更近一点,好蹭蹭财气吗?

他们都一天到晚跟江小满在一起工作了,还用得着搬家吗?

……

县里的动作很快,方案审批过后,县城乡规划局就开始出设计图纸了,按照约定,产业园一期是县里投资建设的,建成后,江小满他们只需要每年出一笔租金就能使用这些厂房,而且据说还有半年的免租期,这种便宜江小满怎么可能不占?

产业园的事情不用他管,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就是给公司造一栋员工宿舍。

这个山岩就能帮上忙,他那个地产商朋友认识不少做工程的,江小满他们把要求一说,对方就推荐了一家公司过来。

这么小的工程,而且还是私人出资,不需要像公家单位那样走招投标程序,江小满跟对方坐下来谈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事儿就交给山岩去跟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