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第2/5页)

她抚住右侧腹,手掌刚好盖住胎儿头顶,这孩子现在已有常人的觉知,莫非感应到生父有难,在向她求救?

萧其臻和阁臣们彻夜待在内阁候命,期间不断向值房内官打听皇帝的病况,得到的回话都很敷衍。

次日上午,辛万青终于领着几个司礼监的宦官来到,传下皇后懿旨。

“陛下昏迷一昼夜,这会儿还没醒,太医们都束手无策,只能用药石维系着。娘娘命诸位大人火速商议该由哪位皇子继位,写成诏书以备万一。”

众臣惶然,萧其臻追问:“陛下所患究竟何症?能否让我们入宫探视?”

辛万青为难道:“陛下此刻不省人事,萧阁老又非大夫,去了也不济事啊。还是先遵皇后娘娘旨意,赶快商议立储吧。”

萧其臻争辩无果,断然回绝:“兹事体大,绝非我们几个人能够定夺,必须召集朝官们共议。”

辛万青面有难色:“那样会不会耽搁太久?万一陛下支撑不到那个时候……”

萧其臻狐疑打断:“辛公公如此性急,难不成盼着陛下宾天?”

辛万青怒斥:“萧阁老这话太无理,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储的旨意是皇后娘娘下达的,咱家遵旨办事,你何故胡乱猜疑?”

“既是遵旨办事便须谨慎,请去回禀娘娘,自古册立太子有三种方式。第一、立嫡立长;第二、立子以贤;第三、立子以爱。若有陛下示意,那一切好办,此刻陛下不能理政,该以哪种方式立储便存争议。须先请娘娘示下,微臣们才敢廷议。”

他始终对朱昀曦的病情存疑,直觉深宫里正酝酿阴谋,太子人选确立说不定会加速皇帝死亡,于是用正当理由和首辅身份拖延。

辛万青没奈何回宫请旨,临行前萧其臻叮嘱:“请公公让皇后娘娘当面训示臣等,只是口谕或手诏恐有遗漏,我怕公公担不起这个责任。”

辛万青情知萧其臻疑心他,黑脸应承后怒冲冲走了。

又过半日,内官宣召阁臣们到建极殿见驾。

冯如月垂帘接见众臣,悲痛道:“众卿家之言本宫已知晓了,陛下病入沉疴,恐回天无术,当务之急是册立太子,为国守器承祧。诸皇子均年幼,天资之聪颖难分伯仲。而储嗣将为一国之主,岂能因父母偏爱而居之。因此本宫以为当遵循‘立长’规制,倘若陛下驾崩,则由皇四子胶东王继位。”

阁臣们料想这一决定放出去可以服众,萧其臻领了旨意,询问:“娘娘,臣等万分挂心陛下,请问他此刻病势如何?”

冯如月垂泪道:“陛下自昨日回宫便昏睡着,御医们用尽针石火齐都无起色。”

皇后贤良忠谨,萧其臻相信她不会背主害夫,看来皇帝果真命在旦夕了。

他匆忙奏告:“微臣还有一言,万望娘娘首肯。”

“阁老请讲。”

“按照祖制,新帝即位,当尊嫡母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则称太后。为嫡母加上徽号,而生母则无徽号,以示两宫区别。四位皇子都非娘娘嫡出,无论哪位承袭大统,其生母都只能称太后,断不可更改旧制,乱了位份。”

皇子们最长的只有四岁,即位后皇太后必然会直接或间接摄政。

冯皇后贤德,娘家人也老实,还不至为祸。假如小皇帝的生母被捧到与她并驾齐驱甚至凌驾其上,定会被阴谋家利用为擅权工具。

冯如月感谢他维护自身权益,说:“阁老言辞恳切,事情由你主持,本宫便放心了。”

萧其臻率阁臣们出宫召集群臣议事。

冯如月返回乾清宫,这两天一夜她一直守在朱昀曦床前侍疾,几乎没合过眼。

轿辇刚过乾清门,几个宦官张皇奔来。

冯如月看得心紧,只当她离开的这一小会儿皇帝已驾崩了,悚惧地瞪视跪地见驾的奴才们,质问:“何事慌张?是不是陛下出事了?”

为首的宦官忙摇头否认,急禀:“僖妃娘娘刚才来了,把为陛下治疗的御医都赶了出来。奴婢们想喂陛下喝药,她连药碗一起砸了,说整个太医院都不是好人,要谋害陛下。”

冯如月赶到乾清宫,御医们果在殿门外跪着,走进东暖阁,地上犹散落着瓷碗碎片和药渍。

春梨坐在床边喂朱昀曦喝参汤,昏迷的人食难下咽,一勺汤顶多灌下去小半勺,其余都顺着嘴角往外淌,必须不停用布巾擦拭。

见皇后进来,春梨放下碗勺起身拜礼。

她挺着孕肚行动不便,冯如月见状不好发火,忍怒责问:“僖妃,陛下对你恩宠有嘉,如今他病成这样,你怎忍心来闹事?听说御医们都是你撵出去的,你还砸了陛下的药碗,这究竟是何用意?”

春梨肃然道:“娘娘,臣妾怀疑太医院里有反贼,陛下起初只是头晕乏力,自从吃了他们的药,病就越来越重,直至现在昏迷不醒,娘娘就不起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