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第2/2页)

柳竹秋恭肃道:“臣女若裹了小脚今日如何救驾?臣女虽冒用他人身份,可才学武功都是真的,就算天塌下来,臣女也能为陛下撑起一半。”

庆德帝笑而不语,总算明白儿子为何钟情此女了。

柳竹秋一口气将皇帝背到皇极殿的御座上,头破血流的庄世珍也在侍从们的搀扶下追来,扑到主子腿边哭喊问候,并说:“奴才已派人封锁宫门搜捕反贼,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庆德帝目视他附耳过来,吩咐:“去中宫,扣住皇后。”

之前不管章皇后怎么作恶,他都念及恩情不忍加害。谁想只他一人遵守底线,对方早已恩断义绝,不择手段了。

伙同黄羽毒杀他的想必也是这恶妇。

庆德帝忆起年少时妻子数次舍命救护他,使得他衷心表白:“我这条命从此就是你的了。”

当时只觉恩爱缠绵,不料竟是对自己一语成谶的诅咒。

罢了,他没时间思索这些无意义的冤孽债,剩下的几口气该留着办正事。

“拿纸笔来。”

侍从们连忙笔墨伺候。

庆德帝握不稳笔杆,也看不清事物,却坚持亲笔为柳竹秋赐书,歪歪扭扭写下四字“荣归故里”。

柳竹秋大喜,在众人激赏钦佩的注视下跪拜叩恩。

庆德帝再交给她一项荣耀的差事。

“去午门城楼敲钟召集百官齐来见驾。”

柳竹秋领旨登楼敲钟,之后去皇极门前等待。

日头正猛,光线似无数利箭射向地面,她微微流着汗,心跳和脉搏都很快。帝国即将迎来巨变,她因那宛如巨大车轮般迎面压来的新时代兴奋而不安。

没随太子去天坛祭祀的朝官们听到钟声都匆忙赶来,在皇极门前见到柳竹秋。

何玿微、顾淳如等好友一眼认出她,惊喜惶疑地围上来询问,有的忘记改口,仍叫她“温大人”、“晴云兄”。

柳竹秋说事情一言难尽,请众官速去皇极殿。

群臣跟着她一路小跑进入大殿,进门前便听到里面哭声震天。

庆德帝已被人们扶下龙椅转停到一旁的担架上,脸上盖着一方手帕。庄世珍跪在担架边向柳竹秋等人哭告:“陛下刚刚驾崩了。”

臣下们慌忙跪地磕头哭嚎,柳竹秋看着庆德帝的遗体深感心酸。

他做皇帝算不得优秀,却是难得的好父亲,终究没能与爱子道别,真乃人伦之不幸。

这家人的不幸还在后头。

当殿上人大多悲痛慌张,埋头哭丧时,有人悄悄关闭了殿门,而后臣僚们陆续发现周围多了百十个手持棍棒的宦官,一齐冷着脸对他们虎视眈眈。

质问呼喝声中,章皇后在十几个宫人簇拥下自大殿后门入内,身旁还跟着一名身着皇帝冕服的青年,竟是朱昀曤。

本该在封地的颍川王公然穿着龙袍亮相,这诡异情形像往殿内轰入一颗炮弹,悲痛笼罩的人群里立刻充斥起不祥的氛围。

柳竹秋刚才便猜测是皇后派人去行刺的,以为那是她狗急跳墙的最后一招。

她委实小瞧了这女人,章皇后的绝招是留在丈夫断气后才出手的。

她经过皇帝遗体前,以余光扫视他,心中只有报复的快感。

这场反目成仇的搏杀终究还是她这个强者胜出了。

庆德帝死也想不到为什么他一再清洗皇后在宫中的势力,漏网之鱼却除之不尽。其实他只要留意一下皇后最赞赏的诗句便不难捕捉痕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

皇后从后两句中获得启发,运用到培植党羽上。她长年累月搜集了宫中大小管事宫人的不轨证据,或者故意设计诱其犯错落下把柄。

在有需要时便以这些把柄为要挟,胁迫或者策反“罪人”为她效力。

这边庆德帝卯足力气清理后党,那边皇后不断补充兵力。在弱肉强食的宫廷里,几乎没人能干干净净上位,有的仅仅为求生存也会惹下满身罪孽。有这些罪恶做养分,皇后的根系便能反复生发。

现在殿上这百来个手下便可协助她颠覆朝纲。

她牵着朱昀曤来到御座前,向百官威严声明:“大行皇帝龙驭宾天,本宫宣布由颍川王继任大统,尔等诸臣还不速速参拜新君。”

作者有话说:

①少云:陈良机的表字。明代皇帝为现实对阁臣的尊敬,通常称他们为先生。

②出自朱熹《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