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第2/4页)

他越想越惋惜,不由得念诵古诗:“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②”

何玿微、滕凤珍对婚姻很满意,虽欣赏柳竹秋也没动别的念头,看见顾淳如这光景都暗暗好笑。

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有可能兴起的风波都被尽力遏制了。

三天后三法司在刑部衙门会审柳竹秋。

柳竹秋到堂时身着女装,见昔日英姿勃发的温霄寒没了胡子,换上裙钗,摇身变做靓丽女郎,官员们有的无所适从,有的觉得她除了衣衫素净些,这高鼻深目的浓艳姿容倒很符合传说中的风骚形象,更认定她是靠色、诱获得太子宠信的。

主审官拍响惊堂木,质问人犯:“堂下跪的是何人?”

这官儿以前见了温霄寒都眉花眼笑主动打招呼,这时故意摆谱,尽显势利世故。

柳竹秋不卑不亢道:“小女子姓柳名竹秋,今年二十有五,祖籍四川成都,现随家父在京居住。”

主审官又问:“柳竹秋,你可知自己所犯何罪?”

柳竹秋说:“小女子不合冒用温霄寒的身份行事。”

主审官厉声纠正:“休要避重就轻,你冒充温霄寒欺世盗名,还向朝廷骗取官职爵位,欺君罔上,论罪当诛!”

柳竹秋淡定反问:“敢问大人,小女子的名声和官爵仅仅是靠‘温霄寒’这个身份得来的吗?”

主审官哑口,一旁的众官也都说不出话。

温霄寒本是寂寂无名的寒儒,那些被世人赞赏的才华和换取官爵的功绩都来自柳竹秋本人。

柳竹秋说:“小女子凭真本事赚取名声,又凭真本事立功受封,除身份造假,其余样样真实不虚,纵对君上有过欺瞒,也是情非得已。”

她讲述女扮男装的最初动机,包含讥讽道:“各位大人想必都认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节操包括守信重义。小女子与义姐结拜时曾发誓与之共患难,为履行誓言,故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凡当时有一个宋宏道公的旧识或门徒出面保护妙仙姐姐,小女子也不至于铤而走险。”

此事人所共知,足令自诩君子的男人们惭愧。

主审官被迫草草掠过,提出下一个质疑。

“你做这些事,指使者是谁?”

“天地良心。”

“可有同谋?”

“一起干坏事才叫同谋,小女子信奉道义,从无恶行。”

“那谁是你的帮手?”

“要说帮手,连万岁爷都该包含在内。”

“大胆!你到了这会儿还敢污蔑圣上!”

“小女子说的都是实话,若非陛下慧眼识人,我怎能那么快建功立业?小女子最幸运之处就是遇到一位不拘泥,无偏见的明君,给了我那么多施展才能的机会。有道是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③。陛下英明睿智,方使我等女辈也能有出头之日。”

………………

柳竹秋巧言善辩,次次躲过主审官问题里的陷阱,还见缝插针给庆德帝戴高帽,让人揪不住小辫子。

她做温霄寒时的经历人们差不多都了解,得到一通流水账似的供词,更像一本功劳簿,若拿这个治罪,倒显得皇帝和朝廷不厚道。

主审官又从真温霄寒的死因下手,怀疑他是被柳竹秋杀害的,派人去成都提来温霄寒的姑父姑母,再派人押柳尧章去陕西挖出温霄寒尸骨,带来京城勘验。

尸骨先到京,仵作验骨后报称死者身前无中毒受伤迹象,确系患病而亡,但面目早已腐烂,难以断定身份。

又过半个月,温姑妈来了。

这些年她每年都会收到侄儿寄来的丰厚供养,尤其是近两年,每次都多达上千两。

她拿着这些钱置地买房,悠闲富足地安度晚年,从没怀疑北京城里飞黄腾达的温霄寒另有其人。

那日成都知府派官差来提她上京,她还以为侄子得罪了权贵,遭人陷害,决定亲自为他喊冤。及到在公堂见着柳竹秋,她一下子愣眼巴睁。

听主审官说温霄寒已于九年前身故,这九年来给她写信寄钱的侄儿都是柳竹秋冒名顶替的,温姑妈嚎哭两声,当场晕死过去。救醒后一个劲儿哭,任凭官员们逼喝也不肯发一言。

柳竹秋说:“她只是个寻常的老实妇人,大人们莫要吓坏了她,不如先让我单独跟她说几句。”

主审官应允,叫差役领她们去后堂,派书吏隔着帘子记录二人的对话。

柳竹秋和温姑妈面对面站着,看她哭成泪人心中很不忍,指着一旁的凳子用乡音说道:“姑妈腰不好,坐着说吧。”

她以前通过对方的来信得知,温姑妈因长期劳作患有严重的腰病,一到秋冬便发作,为此还专门叫人请了名医为其医治。

温姑妈收到关心哭得更伤心,擦着泪眼打量她,小心问:“你是柳侍郎家的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