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第2/3页)

庆德帝笑道:“忠臣也分好几类,有些人要相处久了才看得出他效忠的是你还是你手中的权力。”

区分这点很重要,至高无上的天子也渴望不离不弃的情义,否则被所谓的“忠臣”诱做傀儡,结局就是铁打的皇位流水的皇帝。

朱昀曦感觉父亲不太重视蒋少芬的生死,大胆请示:“父皇,关于万里春,您打算如何发落呢?”

他一开口庆德帝便算到他想干什么,淡然道:“此人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但屡坏国法,最后还得明正典刑啊。”

“……眼下很多百姓在为她请命,若杀之恐伤民心。”

庆德帝微笑:“越是多的人替她求情,越不能法外开恩。我们得让民心随着朝廷走,若就此妥协,置律法纲纪于何地?再有甚者,往后激起更多人效尤,朕还如何统御万民?”

他放下手里的奏折,招手让朱昀曦去到身侧,语重心长道:“皇儿宽仁博爱,但遇此情形便于心不忍,实非治国之念。坐在这个位置上,目光得宽泛长远,不能靠单一的标准判断善恶对错。朕最爱唐人徐夤的《日月无情》一诗,诗云:‘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皇儿用心体会,对将来执政大有裨益。”

皇帝说话时气息渐促,胸口突然刺痛,嗓眼发痒,呕出一口鲜血。

朱昀曦和近侍们都吓坏了,忙扶住他。

庆德帝伸手想撑住桌沿,手指竟不受控制地蜷缩,久久无法展开,这可怖的症状给他不祥的预感,也许大限将至了。

朱昀曦待皇帝病情稳定方告退返回东宫,进入寝殿陈维远忙闭门进谏。

“殿下不可再替蒋妈求情,也莫向陛下夸奖柳大小姐了,她已功高震主,您再在陛下跟前表现出对她的信赖只会害了她。”

上个月李选侍产下一子,朱昀曦向庆德帝献上柳竹秋“吉梦兆麟儿”的计策,受到皇帝采纳。

李选侍获封太子嫔,有“天命贵子”加持,地位得到极大跃升,窦嫔果有收敛,窦家人的小动作也少了许多。

之后柳竹秋又在皇陵救驾,使得自身在朝中的名望进一步攀升,人人都相信她将是下一任辅弼重臣。

一些见风使舵的人已开始卖力巴结,有识之士也在向她身边聚拢,但以官场规则看,这提前展露的旺相实非好事。

帝王对臣子的重用和提防是相生的,如今庆德帝龙体抱恙,定会考虑身后事。

知子莫若父,他明白以朱昀曦目前的手腕制不住狡猾的臣下,尤其是温霄寒这种深得信任,言出计从的功勋之臣,不加以约束,多半会令太阿倒持,威胁君权。

朱昀曦久受储君教育,当然明白君臣间的禁忌,今天皇帝那番话已流露出对温霄寒的忌惮,他是得小心保护彼此了。

当天柳竹秋收到太子的来信。

“圣意难违,藏巧于拙,暂时疏远,以保万全。”

她省悟朱昀曦的警示,现在非但救不了蒋妈,连她都受到皇帝猜疑,岌岌可危,不保持忠顺,将有前功尽弃之虞。

万民乡案的调查历时两月,十月初萧其臻等人回京赴命,查案期间他废寝忘食整理了极详实的卷宗,尽可能向人们展示出冤案的全貌。

刑部审核无误,依律惩处涉案罪犯。

主犯柯游已死,被追判欺君、枉法、杀害良民等多起重罪,满门抄斩,妻女没官。人们拍手称庆,都说老天有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万民乡冤案平反,朝廷继续追究蒋少芬的强盗罪行。

十月初七再次升堂逼问她同党下落,负责主审的刑部官员更明确提出:“忠勇伯与你交情深厚,可曾为你提供便利或指使你以万里春的身份行事?”

他敢明目张胆,必经皇帝授意。

庆德帝倒不是想要温霄寒的命,如同牧民驯养野马,会先在马身上烙下记号,再套以辔策。

此人今后将获儿子倚重,不抓点把柄在手里怎么行?

通过此案把他打成罪臣,贬到地方上去受些苦楚煎熬,等太子继位后赦免启用,他便永远欠新皇一份情,也会由于难洗的污点终身受人牵制,擅权欺主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了。

蒋少芬情知有人要害柳竹秋,她心愿已了,今天上堂就是来等死刑判决的,怎容坏人拿她做文章,凛然道:“我假扮万里春的事旁人一概不知,大人或与忠勇伯有私怨,要害他请另想招数,何必在我这儿动歪脑筋?”

气得主审官脸红筋涨,连说几个“大胆”,命人严刑逼供。

蒋少芬运功抵御,寻常刑具效力大减,只造成轻微的皮肉伤,她冷笑讽刺:“我为雪冤才甘愿就擒,岂可助你们再造冤案?要杀要剐判得利落些,再啰嗦我便不奉陪了。”

官员们以为她要强行出逃,忙命内外加强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