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第2/4页)

两军在山坳里相遇,鞑靼人的骑兵优势难以发挥,开头一场肉搏战打得极其血腥。

朱昀曦命神机营占领高地从两翼攻击敌人,运用柳竹秋发明的轮换射击战术,火力密集而持久,打得鞑靼人落花流水。

阿努金也是个战场老手,急命军队回缩,准备重新编队发起冲锋。

朱昀曦看出敌人的伎俩,蒙古骑兵的骑射技术整体胜过汉军,以轻捷迅猛为特点,总能轻易分割敌阵,实现各个击破。

绝不能让他们发起冲锋。

他喊出口令,要带队出击,随驾官员们怎敢容他在战场上任性,慌忙苦苦劝阻,一人甚至跑来跪地拦驾。

朱昀曦眼看这帮迂腐书生要坏事,抽出宝剑指向那人,说再不让开就取他性命。

大凡文官都信奉“文死谏”,皇帝也深知他们这一追求,不肯做助其成名的昏君,面对官员进谏通常都很克制,因此被太子举剑威胁这种机会诚可谓千载难逢。

那人顿时亢奋地发起人来疯,伏地大哭:“臣奉旨护卫太子殿下,殿下不听忠言,一意孤行,乘舆一旦陷落,岂但不复为国储,更将做国之罪人。”

他当众责骂太子,其他人不能让他独抢风头,也跟着涕泪劝谏。

朱昀曦还下不去手杀自己人,怒斥:“你们不听军令延误军机,都是逆臣!”

那跪地的人理直气壮反驳:“殿下若自认英明,且问问在场可有人支持您!?”

这帮人都是官场油子,早练就与君主唱对台戏的本领。

朱昀曦见他们嘴闭得蚌紧,看似痛心忧愤的神情后都隐藏着对他的轻蔑。

他们并不是真心效忠,只想通过他升官发财,所以拿他当金饭碗小心看护。认为最稳妥的保护方式就是将他放进柜子牢牢锁住,不允许他按自身见解行动。

他怒火中烧,不似身处冰天雪地,而是蹲在老君的熔炉,血管里涌动着滚烫的铜汁。

索性杀一两个出头鸟,看谁还敢碍事。

他身随心动,右手已在调整握剑姿势,地上那人似乎感应到危险,露出异常惊讶的表情。

朱昀曦立刻察觉这惊讶不是针对自己的,顺着他的视线扭头,见柳竹秋已来到身旁,手持丈二旗杆,顶端鲜艳的天王旗正在晨光下迎风招展。

“殿下要冲锋,怎能少了天王旗?”

她朗声呼喊,像巨石投入死水,激起大浪。

朱昀曦起初愕视,随即接收到她投递过来的鼓励眼神。她被旭辉映照的笑容光芒奕奕,为他的信心插上翅膀。

众臣都看傻了眼,纷纷呵斥:“温霄寒,你怂恿殿下冒险冲锋,出了差错如何担待?”

柳竹秋态度比他们更强硬:“此刻敌人阵形未稳正是进攻的好时机,殿下想领兵出击诸公却百般阻挠,莫不是在为阿努金争取时间反扑?”

她一支招,朱昀曦马上活学活用,詈叱拦路者:“再敢拦驾的都是阿努金的奸细,先由锦衣卫逮捕处置!”

锦衣卫的人最不怕事大,有君王的命令皇亲国戚都能当后院的鸡鸭捉拿,听到太子号令,几个锦衣校尉应声出列,将那跪地者拖走。

刚刚还慷慨激昂的官员们登时怂了,低头拱背不敢再发一言。

朱昀曦扫清障碍,举旗兵匆忙上来向柳竹秋讨要帅旗。

柳竹秋恳求太子:“殿下,就让微臣来举这面旗吧,微臣会紧紧跟着您,与这面旗帜共存亡。”

军队里举帅旗的都是数一数二的勇士,何况是太子所属的天王旗,若旗帜在战斗中倒下,将士们会以为主帅有失,军心势必大乱。

朱昀曦担心她背伤未愈,但看到她欣欣期盼的样子便想起方才被群臣围困的自己,决定承担风险成全她的愿望。

于是点头默许,怒声发令后扬鞭策马直奔沙场。

太子的卫队们紧随其后,龙腾虎踯地往前冲。其他士兵见状胆大的都被引燃热血,保守的也怕落于人后,顿时万马齐鸣,大部队似江上鼋波,海中巨浪扑向鞑靼人的阵地。

正在回缩中的敌军哪里经得起这排山倒海的冲锋,阵线顿时崩溃。

正在冰盖上血战的鞑靼人发觉后方受挫也慌了手脚,而官军中很快流传开一个消息:太子殿下亲率援军参战,现已冲入敌阵。

长城上的守军遥望太子的帅旗在敌阵中左突右撞,声势迅猛,不禁大受鼓舞。

鼓手们都拿出不要命的气概疯狂擂鼓,一个中箭倒下另一个立刻补上。

浑厚的鼓声在壮阔天地间回荡,群山欲倾,苍穹欲裂,鞑靼人听了越发胆寒,官军们则情绪高昂,齐心协力对敌穷追猛打。

阿努金腹背受敌,很快撑不住了,领兵从一条小山道上撤退。

朱昀曦派人追击,查看地图分析敌人逃脱的位置后再派一路军赶去阻击,你追我打一直跑到东洋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