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页)

见大女儿这为难的表情,聂老头的心情更沉重了。

他知道她还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以后他们聂家就两个老的,日子不好过了。

“你弟那边——”陈秀娥一开口,就被打断了。

“我已经嫁人了,就算挣钱,也得放在自家花。你让我供弟弟上学,绝对不可能。”聂慧慧连想都没想,“要真让我每个月补贴娘家,婆家让建民和我离婚咋办?你们总不能只顾着小弟,不管我的死活吧?”

陈秀娥被女儿堵得哑口无言。

“这样吧,你和大队商量一下,以后回去上工,挣点工分。”聂慧慧说,“以前聂勤挣的钱都往家里寄,你们攒了这么多,供小弟上学不是问题,只要把粮食挣到就行了。”

“我去上工?”陈秀娥震惊道,“和我一个年纪的老太太都不上工了,最多只是去纳鞋底!”

聂慧慧皱了皱眉头:“那怎么办啊?谁让你们把楚婉作走了。”

陈秀娥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他们家过去可风光了,老大和老二都是国营单位的员工,吃供应粮的,老三年纪还小,聂老头看不上村里的公社小学,非要把他送城里念书。

当时谁提到他们家,不是比起大拇指?以他们家这条件,就算是娶城里知青,也不算高攀的。

可是他们聂家,过去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楚婉分家这一出,让她和聂老头被戳着脊梁骨骂,说楚婉晦气克夫的是一批人,如今骂他们刻薄的也是同一批。

村民们都是墙头草,一吹就倒,这会儿,他们倒到了楚婉那一头。

自己都这把年纪了,真得重新回大队上工吗?

陈秀娥的心里不是滋味,忍不住开始抹眼泪。

看着老伴这副模样,聂老头的心里头堵得慌。

这日子恐怕要越来越难过了,要是能把楚婉给哄回来就好了。

……

接下来一连数日,村民们念叨的大多与楚婉以及聂家人有关。

听说,村口那家茅草屋这两天可热闹了。

先是聂慧慧去找楚婉,让她看在聂勤的份上,回来照顾老俩口,被拒绝了。

再是陈秀娥去闹,说小寡妇没良心,丢下他们二老不管,正好妇联主任经过,把这恶婆婆批评了一顿。

最后出马的是聂老头,聂老头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根拐杖,故意走得一瘸一拐的,看来是准备扮可怜。只可惜,他站在外头敲了好久的门,都没人来开。

谁都没料到,柔柔弱弱的小寡妇居然这么不好说话。但是再转念一想,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楚婉是城里来的知青,知青念过书,有自己的主见,哪能一会儿一个主意。

至于聂家人说楚婉太绝情,根本没多少人理会,毕竟村民们当时在村委会外边都听清楚了,是聂家人自己要分家的!

分家就是分家,聂家人请不回小寡妇,就只好再想别的法子。

因此在楚婉离开的第三天,大队社员们诧异地发现,陈秀娥居然来上工了!

陈秀娥扛着劳动用具到的时候,老脸涨得通红。

但很快,她的脸更红了。

是被太阳烤的。

火辣辣的烈日下,大家都在辛勤劳作。

收麦、锄草,谁都没有闲着,豆大的汗珠往下洒,陈秀娥嚷嚷着自己有多命苦,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发现这一闹,居然更热了。

……

陈秀娥太久没吃苦了,不一会儿工夫就累得嘴唇发白。

她放下镰刀,找了树荫底下的位置想要去乘凉。

可陈秀娥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见记分员一声呵斥。

“陈秀娥!别偷懒!”

她都这把年纪了,还被一个年轻同志直呼大名,顿时耳根子都红了,低头蔫蔫儿地干活去。

而这一转身,陈秀娥就正好看见了隔壁地的楚婉。

楚婉边上的都是知青。

与真正的农民相比,知青是很好认的,看着就是做不惯农活的体面样子。

而奇怪的是,即便是在知青堆里,楚婉仍旧特别出挑。

楚婉戴着一个边沿宽大的草帽,草帽底下,巴掌大的小脸又白又嫩,半点没被晒黑。她也累,脸颊都被晒得发红,但还是看着细皮嫩肉的样子。

忙活了好一阵之后,她走去大树边,拿起自己的水壶,打开盖子,仰起脖子喝了几口。

小寡妇连喝水都是慢条斯理的,唇边有水珠滑落时,用葱白的指尖轻轻擦去,再重新将水壶放回原位。

陈秀娥板着脸看了许久,等回过神时,才发现盯着楚婉看的不仅仅是自己。

还有好几个大汉。

陈秀娥冷哼一声,看着他们这虎视眈眈的样子,估计她一个人住,日子不一定好过。

小寡妇咬牙撑着呢!

“知青姐姐!知青姐姐!”突然,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