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7页)

带来的书童在帮叶存山抄书,这书抄了要寄回静河村。

粗使丫鬟每天帮家里洗衣裳洒扫,就第一天回来时衣服多,后来就少,毕竟家里人少。

厨娘也就那样,他们有吃穿用度的银子,也没过得奢侈,几个小菜就应付了。

小厮就真的闲,等着派活干。

云程就顺手给人找了活儿干,说再买几个大坛子回来酿酒。

还要人买点肉回来,尝试着做肉干,到时让叶存山装书包里,晚上在家也能有点嚼头。

其他就再跟平枝姑姑商量,看程家几位公子平时都吃什么。

平枝视线往云程肚子上看了眼,云程都没说给自己补补。

他看出意思,说:“我去过医馆,现在都是按照方子食补,你平时也会安排,就不多麻烦了。”

叶存山这边,别人不上心,他就自己上心。

还想问:“那位举人先生什么时候过来?我们好准备拜师礼。”

拜师礼他们回来后就立刻准备了,现在就在家里放着待用。

是想知道具体日子,有个先生带着学习,叶存山就能别省去一些摸索时间,少受累。

平枝姑姑说可能要七月底才到,“当天出发时,派人去问过要不要同行,他要安置家里,说要耽搁几天。”

人答应要来,变故不会有。

毕竟是太师府出面,他不方便直接拒绝都比拖着好。

七月底的话,也没多久了。

他不爱在家里留人,两个小厮买了大坛子,就是放到陆家小院,酿的米酒。

这个度数低,不醉人,能冲蛋花,也能煮酒酿汤圆。

府城这边有几家卖酒的,这个酿好前,就先买回来解解馋。

其他暂时没有。

小宝宝的百家衣先缝完,给存银的新衣裳,要晚了两天。

这天,叶存山回来又提了一次废纸变新的事。

说同窗里有人不老实,他们去京都前,就有人搞事,说他一进一出,净挣多少。当时大部分同窗是站他这边,最后没能讨着好。

刚好叶存山要走,也暂停收废纸。

这次回来他没打算再收,先说不用。

隔了几天,这造纸术还被惦记上了,说他有手艺不用,倒不如分享出来造福大众。

还说他们愿意出银子买,不占他便宜。

算是这段时间学习里的唯一插曲了,让他感到好笑。

“你说他们脸大不大?”

云程要他把脑花吃了,“平枝姑姑说吃什么补什么,中午找人做了一回,我让存银吃的,有点寡淡,现在这个是加了辣,你能下饭。”

他自己现在吃不了这个,白天还震惊了一回,没想到这么早就有人吃猪脑了。

叶存山把脑花端到自己面前,照常吃饭,继续跟他说:“你知道他们开价多少吗?”

云程随口猜个数:“一千两?”

叶存山哼笑,“一百两。”

“还说我想钱想疯了。”

云程:“你叫他们拿着一百两,去造纸作坊,去纸铺,问问能不能买到人家手艺。”

一千两人家都要考虑的,即使是个劣纸工艺。

一百两银子也好意思开口说,比他这个外来客都不像本地人。

叶存山:“我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

他没想过到,到府学以后,与更好的教学资源相对应的,也是奇葩多多的同窗。

真应了那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存银说他能造纸,“咱们慢慢做呗,我平时就能撕纸碎纸泡着,到时让温故知新两位小哥帮忙打浆,我抄多少算多少。”

他是发现了,大嫂是会根据家里余银决定生活水平的类型。

手头有银子,他花钱就大方,买东西都挑着好的买。

手头没银子,大家就都省省,反正家里需要添补的东西少,就普通过日子。

等大嫂肚子再大一点,就不方便挣钱了。

存银想现在开始攒攒,等到小宝宝出生,他看家里情况,不缺他这点银子,他就给宝宝打个长命锁,缺的话刚好拿出来贴补家里。

云程不让他动,“你有绣活,布料都买了,绣就顺便练练手,好好的手艺放着不学,去做那个做什么。”

存银大眼睛里满是迷茫,“造纸术……也是手艺吧?”

“是,但很辛苦,不想让你做。”

存银就不好意思,没顶嘴,等着大哥大嫂安排。

造纸术一年到头常跟冷水打交道,存银如果不是哥儿,云程就会放他好好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以后他都不愁吃穿。

存银是哥儿,就不合适。他力气不大,人勤快但也养得娇,整个流程回顾下来,他最适合抄纸,以后不提手多糙了,还怕有寒气。

云程让他静下心来,慢慢练绣工。

“这个费眼睛,你不用一整天都练。”

以后看情况,给存银置办个铺面,不管他招婿还是嫁人,手里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