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现代五(第2/3页)

接下来,主要就是拟定大致路线。

尽管计划可能赶不上变化,这不是有台本的综艺节目,但不能满山乱窜。

计划分两步走,先走访当地山民查询更多石雕线索,或沿着发现石雕的河道慢慢回溯至其上游。

前期准备立刻开展。

这一个月之内,研究组五人查阅当地文献资料,尽可能在出发前掌握了解更多信息。

『石雕之谜』工作群建好,有新想法随时联系。

最后,梁导表示为了让团队成员相互熟悉,聚餐活动也要搞一搞。

他翻了翻日历,今年端午节是半个月后的5月31日。正好,在网上联络半个月后,趁着端午出来搞一波活动,现实中交流后能更熟络。

*

*

时间门说慢也快,半个月一晃而过。

对于石雕发现地的相关文献记录,其中有一条引起人注意。

清朝末年,地方志记录了净河附近的一起疑似盗墓贼内斗暴毙事件。

说是1859年,有一队外乡人入山,疑似来自湘西,他们买下了一条船渡河。不料,一夜过后十二人惨死河上,看尸体是相互砍杀而亡。

当地人在船上行李内找出洛阳铲等物品,还有一些金银珠宝。由此怀疑死者是盗墓贼团体,因为分赃不均引发地内斗致死。

唯有一点诡异,十二人死亡时全部表情扭曲,像是承受了非一般的恐惧。

地方志记载的盗墓贼死亡地点在发现恶虎石雕的河流上游处。

理论上,石雕可能在盗墓贼内乱时落入水中,经过积年累月的泥沙流动被冲到了下游位置。

但,石雕对的技术检测没能提供进一步发现。或是在河底浸泡太久,其来处的痕迹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地方志记录的旧闻与恶虎石雕有没有关联?

汤玮民作为清朝民俗研究者,没有妄下论断。

这段时间门去第三研究所近距离观察了实物。他对石雕背部的「四」与「鬼」提出一些看法。

雍正排行在康熙朝排行第四,这个「四」或是与此相关。但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鬼」,可能是雍正中晚年对于生死便捷的某种探索?

正因疑惑,更要实地考察。

阮助理在拿到一堆批文后,已经联络了当地向导。

端午节,考察队照计划进行聚餐。

如今传统节日气氛浓郁。五月初五,迎祥纳福,辟邪除灾。

这种时候聚餐,除了相互热络熟悉起来,也有为考察祈福的意思。

梁导不迷信,但在获知盗墓贼暴毙旧闻后,他发现了一个巧合。

这回考察队加上新请的向导,一共十二人,竟是一百多年前与死在净河上的那群人的人数撞着了。

这多少有些不吉利。想着与投资方艾臻商量一下,再多请一个脚夫,把十二变成十三也是好的。

阮助理很快领悟了梁导的意思,特意买了端午辟邪香囊,等聚餐一人送一个。

摄影组也买了艾草、菖蒲、剪纸等等物品,把租借的聚餐民宿给布置了一番,求一求平安顺遂。

但也没必搞得气氛紧张。

按照原计划,大家分工自备食材,会包粽子的包粽子,会烧菜的也各烧几个拿手菜。

比如艾臻捎来两坛上好的雄黄酒,而武拂衣负责带来清洗浸泡处理好的粽叶与棉线。

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今天就是大伙一起热热闹闹一番。

艾臻带好了围裙,今天他不包粽子,而是负责炒两道菜。

开放式厨房,能够看清里外情况。

武拂衣手上动作不停,拿着粽叶熟练将调制好的糯米、肉、咸蛋黄包了起来。

目光似不经意扫过艾臻侧影,他身姿笔挺正专心致志炒着菜,而令人食指大动的香味从灶台方向音隐隐约约飘了出来。

认真烧菜的男人很帅。

又不免想起了半个月前艾臻流鼻血后原地社死的呆猫样,然后居然能一秒变脸重回冷静镇定。

武拂衣不由自主地眼底含笑。

这人真的很有趣,不愧是与她曾经产生灵魂羁绊的人。虽然那段记忆尚且封印,可不难推测两人应该也是相处愉快吧?

也罢,不谈过往,只论现在。

为奖赏艾大厨烧制丰厚大餐,今天给他单独额外准备的端午小礼物也是没白费力气。

是一只钥匙扣大小的布老虎。

《风俗通义》记载:“虎者,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端午节,婴儿穿着“老虎肚...兜”,成年人佩戴艾虎饰品,那都是旧时习俗。如今,演变为布老虎挂件。

武拂衣想做就做,亲自设计图案缝制了一个布老虎。

它的外形并不威严,而是有些一本正经的大猫端坐状。莫名觉得它与艾臻很贴合,严肃又不失可爱。

问题来了,这只布老虎该怎么送出去呢?太直接应该不会吓到艾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