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第2/3页)

除了教派之间争夺利益,站在大清的角度也必须看到了教皇宣布禁约背后的欧洲中心主义傲慢。

对方傲慢,我方肯定不能惯着。

仅仅禁教却不够,更要了解对方究竟凭什么傲慢,是狂妄自大或是真的有所依仗?

如果交恶与冲突是历史必然,那么更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此,雍郡王有充足的理由西去欧洲。

如今,来大清经商者以英荷为多数,但它们不一定是欧陆最强,法兰西等国的实力又如何,欧罗巴诸国孰强孰弱?

已知几个国家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各自设立据点。若说欧洲尚远,南洋却近,它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不能指望传教士讲清楚。

南怀仁嫉妒戴梓的火器制作天赋,诬告其私通外敌。

有这样的先例在前,大清接受外部消息岂可就听西洋人的说辞,有点脑子就该派人出去看看世界的变化。

康熙做皇帝该理智些,别阻止儿子去办正事。

但人难免感性,而且又是上了年纪的老父亲,与之相处必是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今年没有弘昐要成亲,武拂衣倒是想搞一波「雍郡王离家出走计」,趁早跑出京城,可谁让她行事有分寸。

而且康熙其实暗搓搓表示了,他更期望老四怎么选择。

今年的选秀比以往早了几个月,就是在为老四出门考察提供便利。早点给弘昐定妻子,而让老四在儿子成亲后,能赶上十月从广东府出发去欧洲的海船回程时间。

这种情况下,老四再偷着跑肯定会伤了皇帝老父亲的心,显然是得不偿失。

走要走得光明正大,又要最大限度降低康熙对老四离京的不满情绪。另外,还要利用剩下的四五个月在京时间,把康熙对老四的喜爱值耍到爆表。

是时候了,上演雍郡王自编自导自演的长篇戏目。

由胤禛编写且导演『108种对更年期皇帝老父亲的孝心表达剧本——含蓄又明显的表达关爱』。

武拂衣作为主演,将各种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表演了什么叫做,“虽然我走哪哪容易出事,但实非我愿,却又偏爱出门浪,依旧是汗阿玛最贴心的好儿子”。

问效果如何?

从一个侧面能佐证康熙非常满意。

弘昐、弘昀、茉雅琪,兄妹对即将远行弘晖的不舍到达了极点。甚至超过了喜好他们的阿玛,四爷是被弘晖给比了下去。

武拂衣追踪原因,然后就暗呼好家伙,叫她发现了一场过于优秀的模仿秀。

弘晖在宫内上书房上课,课余休息不五时会被康熙传召。

祖孙两人的相处时段不算长,却让康熙用来低调炫耀了老四怎么讨父亲欢心。

比如昨天送了哪些实用好物,今天又提供哪些生活小妙招,明天要送花送摆件。礼物也好,妙招也好,不见得有多贵重,却是都能给到人心坎上。

有的话,康熙不能与别人说,但与即将远行的孙子还能讲一讲。

弘晖记在心里,学以致用到了自家兄妹身上,效果显然很好。

茉雅琪、弘昀、弘昐不比康熙老姜弥辣,更容易深信「弘晖是最好的哥哥/弟弟」。

对此,武拂衣更深刻认知到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养娃不易,老四有四个孩子真是够了。

弘晖此举并无太大不妥,因为如无意外他会成为老四的继承人,而某些心计手段必不可少。

身在清朝,十岁的年纪开始迈向成人行列。也是该对弘晖潜移默化,让他成为心志坚毅、眼界开阔但又不失手段的皇孙了。

在旅途上,必将对弘晖言传身教。

在京城的日子快如白驹过隙,似乎前天刚刚给弘昐指了马佳氏,昨天就进行了大婚。

尽管马佳是满族大姓,但弘昐的妻子娘家上数两代都没什么出挑人物。

这并不意味着马佳氏本人也平庸。

姑娘比弘昐大一岁,落落大方且心性沉稳,是康熙、德妃、四福晋与李氏都认可后的选择。

武拂衣不知道弘昐与马佳氏能否夫妻和睦,这种事做长辈无法主观操纵,但她能保证的不给额外压力。

更着重叮嘱了乌拉那拉氏与李氏,比如不但不催生而且让弘昐亲自去调查适合生产的年龄段,再如不主动给孩子房里塞第人。

比起弘昐,另一人的婚事更引人注意。

谁叫康熙给弘昐指的妻子娘家名不见经传,让人更真吃不准四爷是否有继位的希望。

相对的,年氏被指给谁就更有话题性。

胤禩被皇上以雷霆速度夺了一切爵位,而且直接圈禁在家。

这种情况下,本来想把自家姑娘嫁入八阿哥府的人家都改了主意。

其中以年家最引人关注。

因为年羹尧的青年得志是众所周知的事,而很多人都有共识年羹尧回京述职后会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