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3/4页)

说着,武拂衣瞥了胤禛一眼。不是让他畅所欲言,而是让他等一等再讲。不妨给温宪、茉雅琪与胤禟一些思考时间。

室内,安静片刻。

温宪左右看了看,她试着先开口了。

“表面上看,指证黄履庄杀人的证据足够多了,多到能让刑部处同意郑知府的死刑判决。但黄至今没有认罪,而且物证俱在,可还缺乏直接人证。

这个案子还是有疑点的,虽然杀人灭口的推论合乎逻辑,但现在没能找到失踪何义坚的尸体,也没能找到黄履庄破解的精美机关盒。会不会是有人栽赃嫁祸呢?”

谁能栽赃嫁祸?

凶器就是在黄履庄借住的院子土地里发现的。假设不是他放的,那么最可能就是院子主人家放的。

换句话说,何家人在栽赃嫁祸。

茉雅琪不解,“何夫子在私塾教书,听上去他是一个好夫子,与学生们相处得很好,与邻居也很和睦。他这样的人怎么会陷害朋友呢?”

“幼稚!”

胤禟脱口而出这个词,瞬间身上就被‘呲!呲!呲’扎了三把眼刀。

四哥、妹妹、小四嫂都严肃看着他,显然让他对小侄女说话时要注意用词,不能随便打击孩子积极性。

武拂衣扫了一眼胤禟,这人真不懂语言的艺术。

茉雅琪自幼跟着四爷府的夫子学习,能入府的夫子经过层层考核,自是不会表露出不善一面。

如今也讲尊师重道,而康熙没让孙女去上书房读书,茉雅琪没有经历过那些勾心斗角。

武拂衣这就接过话头,引导茉雅琪去思考。

“人都有多面性,夫子对学生关怀,对邻里友善,却不一定十全十美的好人。

如果一个人蓄意陷害朋友,就是有某种东西对他的吸引力远超了目前生活能提供给他的满足。”

胤禟补充,“就是欲壑难填。追求某种利益,不惜杀人,栽赃陷害也能搞出来。越说,我越觉得那个精美机关盒就关键。

反正我很难相信黄履庄从江南来湖南就是为了杀人,他要杀何必大费周章跑这么远。真相更像是他说的为了破解机关盒千里迢迢来到湖南。”

机关盒不见了,何家其他人却说没见过。如果何家人没说假话,那就是何义坚特意保密。

从这个角度去想,一些事变得耐人寻味。

何义坚将黄履庄送的机械狗对外展示,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一个制作神奇物件的人住在自己家。

这年头,木头狗会自动走路,往好了想是仙术,但往坏了想就是妖术。它给挖心让人偶活过来的谣言有了孕育的温床。

胤禟不免怀疑,何义坚很早就布局了。

“何义坚利用黄履庄打开机关盒,随后制造一场案子让他被处死。”

“但,为什么要杀张巧丫呢?我是说剖尸风险很大,是会被撞见的。”

温宪提出困惑,“如果何义坚希望保住机关盒里的秘密,直接杀了黄履庄不就行了?“

黄履庄单独来到湖南,没有防备住在何家,要杀他更容易。

搞复杂的分尸栽赃,一旦黄履庄被认定为为犯人被捕,他会说机关盒的事,官府也知道有这东西存在了。

温宪指出,“黄说机关盒里是八卦图。官府会去查机关盒,不管查没查到,本来何与黄两个人知道的事,已经变成了一群人知道的事。如果何义坚想对机关盒保密,他搞栽赃陷害,不就反而画蛇添足,且自找麻烦吗?”

这话没错。

也就是说有不得不杀张巧丫的理由。

此时,胤禛问了一个关键,“黄履庄破解了机关盒,他见过那张八卦图,他对上面的内容还有印象吗?”

这是问到点子上了。

武拂衣没能见到黄履庄,但是托牛牢头转述有人从京城慕名了看他,相信他是被冤枉的,希望他能提供一些翻案的调查方向。

“八卦图的内容,黄履庄不记得,他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但之前与何义坚的相处时,无意中瞥见何义坚记录的一行字。当时何义坚是匆匆将写着字的纸张收了起来。”

是什么内容呢?

武拂衣通过牛牢头的转述记了下来,“瓜田不纳履,逆之者亡。恶鬼缠身后,欲解此咒,桃花源中请真神。”

“又是驱鬼?”

温宪一下就想到了,“那个阳春子就是来瓜县来驱鬼的?这么多鬼啊?”

胤禛却蹙了蹙眉头。“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俗话也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少了的两句,开头分别是「李」与「顺」。”

“李与顺怎么了?”

胤禟不解,这两句俗话隐藏了什么?

武拂衣深吸了一口气。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自立为王,建立大顺朝。

后来他与清兵、吴三桂对阵,是节节败退。从京城一路撤退逃亡到湖北,原本准备从湖南撤退,但未能成功。要说死于何处,主流认为李自成死在了湖北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