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第3/5页)

这次他心慈手软,只考文不考武。

众人的问题都被迫憋回了肚子里,只能调转方向开始拼命回忆什么是三岁启蒙到十二岁成年前该学的?

人动动脑筋,总能想到参考物。

参考康熙给皇子们启蒙教育时的教学范围。上书房的夫子是皇上选的,课程表是皇上排的,这些总有参考价值。

这下,各皇子府门前热闹了,以三贝勒胤祉收到最多关注。

胤祉自幼好文,在上书房读书不错,而今主要负责编书工作。找他,是该能提供一份书单。

还有找胤禑、胤禄、胤礼三位阿哥打听的。

十五、十六、十七阿哥,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六岁,目前都在上书房学习。

他们应该还没把所学知识全都还给老师,试探着问问考点。

平时康熙抽查过哪些作业,那可能就是皇上着重看中的话题,指不定这次就要考的。

时值新年,各家各户本就要串门拜年。

这也不会被说是有心结党走得近,而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不过,今年的拜年聊天内容,几乎清一色变成了你家的孩子学了点什么。

即便是四爷府也不能置身事外,不可能把所有访客拒之门外。

武拂衣趁机了解一波京城内的教育情况,给做了一次摸底调查。然后确定如今京城权贵圈对孩子教育,总体上还算抓得比较紧。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康熙前年给人发书让写读后感,去年组织摸底考开设理学院,是给出了重视教育的风向。想在京城混得好,得紧跟皇上的步伐。

胤禟明白这个道理,以往他不愿意做,因为康熙所喜不是他所喜。

尽管如此,他在送年礼时也能表达对别人的美好祝愿,祝福别人获得康熙喜爱。

是将这一条落实在给雍郡王府送礼中。

今年过节,给四哥家孩子们的礼物很有创意。亲自设计造型,打造了四套纯金的有着笔墨纸砚外形的摆件,意味着学业顺利。

金器套装特意找潭柘寺大师给开了光。

不同于一般的文房四宝是消耗品,他送的金闪闪摆件能一直保存,瞧起来怪赏心悦目的。

不过,这类礼物不能给八爷府送。

胤禟对经营的产业进行人手大换血,与胤禩进行了脱钩,但表面上不至于互不往来。

逢年过节,哪怕矛盾甚重的太子与直郡王也要相互送礼,遑论其他兄弟之间必须尽到基本礼数。

往年无处去发挥创意。

不能给胤禩送,虽然不会被嘲笑,却得不到真心欣赏。更不提郭络罗氏其实瞧不起那些离经叛道的器物。

今年,胤禟送礼却更多几分自在开心。

四哥不同,四哥懂他的奇思妙想,相信会拆船的四哥非常懂得定制礼物的闪光点。

果不其然,胤禟被四哥夸奖了,然后带着令他兴奋的回礼离开雍郡王府。

不是别的,是皮光炫亮的珍珠。

作为皇子不可能没见过珍珠,但尚未亲眼见识到人工养殖的极品珍珠,更不提这批珍珠的母贝是他本人提供的。

三年前,按照四哥的要求,他送了一批河蚌到北郊庄子。

真没想到经过四哥之手,这批河蚌居然在三年后被养殖出一批极品珍珠。

在江南听说过珍珠养殖,在北方甚少听闻。

哪怕江南有珍珠养殖术,但这种技术不会外传。只能从历代文献,比如宋朝庞元英所著《文昌杂录》里找到只言片语,而具体操作各家保密。

四哥让他涨见识了。

何止是涨见识,更重要的是即将开辟一条新财路。

胤禟获得四哥指点,不如把珍珠卖到外国去。

品相好的作为饰品,品相普通地直接磨成粉,作为美容养颜之物销售出去。

具体怎么操作是要仔细琢磨一番。

选定哪块地做养殖场也可以琢磨起来,不一定仅限于京城,也能往南边找。

当然,这项买卖还需要经过康熙的批准。

按照制度,不同人佩戴珍珠有数量与品质上的限制。宫内推崇东北出产的东珠,都是天然采摘,并非人工培养。

雍郡王搞出了一批品相极好的淡水养殖珠。

这技术总不能平白浪费了,哪怕宫内不兴养殖珠,但卖给洋人也是一条路子。

今年,雍郡王府送年礼,包括送四爷自己养的珍珠。

虽然第一批的产量较低,总共也就能做六七套礼物,但也不会只给九阿哥。康熙、太后、德妃等,宫内是要送一波。

武拂衣给四福晋留了一串大珠项链。

然后将细小珠子凑一块,以串珠精细工艺给弄出了动物摆件,不忘送给辛苦工作的胤禛。

*

*

正月初十。

胤禛起了一个大早。他无法陪同弘晖、弘昐去考场,但也无心睡眠,不知道近几天的押题能命中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