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3/3页)

想到四爷,不能说的抱怨就又多了一层。

前些年,四爷不常涉足后院,忙着前朝的事务,也至少是忙着刑部的正经差事。今年就不一样了,先是去搞风险未知的牛痘,最近又去了玻璃厂。

去玻璃厂能翻出什么花来?!

宋氏不免嘀咕,茉雅琪的不着调是不是随了她的阿玛?

**

**

康熙四十年,十月初九。

这本该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在绝大多数人不知情时,玻璃厂爆出了一个大惊喜,大块平面玻璃居然真的被成功制作出来了!

清朝没有本土制作玻璃窗的记录就此被刷新。

在此之上,还有罕为人知的喜上加喜。奇货可居只能依靠零星进口的大玻璃,在四阿哥将配方与工艺改良后,是造价奇低,堪称一本万利。

康熙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老四是不是没有睡醒?

但知道不可能,而老四也没能力造假谎报。因为玻璃厂的一道道工序都可以派人去检验的,大块玻璃能不能做出来,是能够眼见为实。

于是,皇上一下朝就去了玻璃厂。

亲眼旁观了工匠如何炼制出一扇窗户大小的平面玻璃。其品质通透澄澈,比冰冻的湖面要干净数十倍。

原来,天上真的会掉黄金。

即便是康熙也被砸晕了,看着老四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倒不是真的认为老四是财神爷转世,而是觉得儿子福泽深厚。

当场先给予了赞美与肯定,又是加派人手确保这个技术务必严格保密。

一通忙碌后,康熙回到了乾清宫。

吩咐梁九功把雍郡王七月里献上的英吉利文手札给找出来,这就开始读起了牛顿的《原理》英译本,还一字不漏地看了上面的批注。

这本书行文晦涩,并不容易阅读。

康熙看了几节,再回神已经是半个时辰后。抬头,殿内鸦雀无声。这场景似乎有点眼熟,想起来自己不是第一次事后翻出老四献书。

上一次出于好奇练了练《炼体术》,却也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次不同,更为认真想知道西洋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那些传教士是否有所隐瞒。

书,是自己心甘情愿去读的。

不过,康熙冒出一股哭笑不得的感觉,这头挑灯夜读的模样有点角色错位。

当年教导儿子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今自己认真琢磨着儿子的献书。

老四啊老四,不仅让胤祯深刻体会了学海无涯苦做舟,这会把他的汗阿玛给无意中卷了进去。

能怎么办?

康熙瞧了眼天色,今天不去后宫了,再看一节牛顿的《原理》。他就不信了,自己会读不懂一个英吉利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