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3/4页)

胤祯点了点头,还是不明白四哥的意思。

武拂衣没别的意思,就是让十四提前体会带娃的辛苦。

依她本意,生不生孩子是看个人的意愿,不是非要不可。但康熙与德妃不会认同这个观点。

幸而,四贝勒已经儿女双全。至于以后,反正她是没睡女人的想法。

扯远了,话说回来,眼下是给十四找点事做。

“今年,我家的弘昐七岁,弘晖五岁,茉雅琪也四岁了。三个孩子都已经开始读书。十四,你作为叔叔,我相信你能帮着教教孩子。”

武拂衣缓缓道出要求,“听闻你在上书房学得不错,既是如此想必有足够的学识教育小孩,你做一回夫子。每天批阅三人的作业并且回答他们的疑惑,每五天出宫当面答疑。

只要你教得耐心认真,为兄会告之汗阿玛你的功劳,令他能看出你长大了,做事稳重了。如此一来,你想置办的那些东西就不是拍一拍脑袋想出了的。对此,你意下如何?”

胤祯听明白了,大概意思就是要他带孩子,负责孩子的启蒙教育。

他今年十三岁,比四哥的长子年长六岁。以他在上书房所学,想来不是难事。

“好。”

胤祯答应得极快,认为教导小孩绝不会比做数学题痛苦。

不就是三个孩子,批阅作业以及回答他们对课业的疑问,能有什么困难呢?以此来换取新府邸的那些物品,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那就说定了。“

武拂衣和善地微笑,“明天,我入宫与汗阿玛与额娘言明你的决心,表示你愿做一位耐心温和的小夫子。你自愿以此来报答我,感谢我对你府邸修建中的劳心劳力。”

一旁,胤祹琢磨着似乎有点不对味。

十四答应得痛快,莫不是从没留意上书房的先生们有火发不得的模样有多憋屈。夫子不好做,尤其是耐着性子不能发火的夫子就更不好做。

胤祹不知道四哥家的三个孩子脾气如何,应该不会太调皮吧?应该会好好完成作业,不至于让十四气到吹胡子瞪眼吧?哦,对了,十四还没有胡子。

武拂衣留两人吃了顿便饭,随后带着他们去在建中的府邸逛了一圈。对照实地情况,清单列表上的物品还需要修改增减。

翌日,上午入宫。

向皇上汇报了十二与十四对于建造府邸的想法。着重提了没有宠着胤祯,十四愿意多劳多得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康熙对此提议表示了高度的赞同。

先是谈及上书房那些夫子被胤祯气到的往事,又是让老四放心,会敲打十四让他不能做严师,而要有足够的耐心。

除了谈及皇子府修建,更重要是看守牛痘研究的侍卫名单定下来了。一共二十人,十人一班,能日夜倒班看守。

命令已下,明天就会去北郊庄子报到。具体如何安排侍卫的工作,就由老四自行定夺。

武拂衣看了名单,上面的名字多是没有听过的,唯独一个人除外。

庆复,隆科多的七弟赫然在列。

此人年约十五,此前就了解过他与隆科多虽然为兄弟,但关系上并不亲近。就出名程度,京城人多数只闻隆科多,不谈佟国维的其他儿子。

康熙将庆复放到名单上,是对佟家另有打算吗?

是不是听闻隆科多年节里一直在活动关系,今后即便还要用他,但也要扶植起庆复与其打擂台?

这些事一时半刻是不会有结论的。

反正,武拂衣决定在面对庆复,先把他当做普通侍卫用。这人被指派到庄子上,该他做的活一样也不会少。

即将离开贝勒府,最后就是把胤祯做临时夫子的消息告之三个孩子。让孩子们尽情提问,有什么不懂的、想要知道的统统都写下来询问十四叔。

一个中心思想,让孩子们往多了提问,别怕劳烦胤祯,问得多了,胤祯才会越开心。

没有藏着掖着,说出了其中原因。

十四建府要置办物品,要通过做夫子的工作来换。他工作越认真,获得的分府物件就越多,这事被皇上认可了。

尽管武拂衣不会天天都在府内,但不妨碍派太监每天晚整理好孩子们的问题集与作业送入宫,并且审阅十四给出的批复。

来到北郊庄子,也将这些安排简单告之胤禛。

“四贝勒府建造时,是你一手置办的。看看吧,你两个弟弟列出的建府物品清单,这两天给我说说该怎么弄。”

胤禛收好了两份清单,这些事是细工慢活,他的关注点暂时放到了另一件事上。“你让十四教导三个孩子?”

“你怕十四教不好?不必担忧,他对作业的批注、给孩子们答疑的内容,你都可以过目。”

武拂衣确定十四硬着头皮也会好好教。

“皇上、德妃娘娘都认可了此事,十四想要新房住得舒心,就要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明天,十四就上工了,你且看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