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4/4页)

“只要粮官不来,这些粮食够咱们吃了。”老翁闻着煮米饭的香味,陶醉地说,“这样的米若是用来酿酒,定然也能酿出好酒。”

老妇人:“贵人们才喝得起酒呢,哪里能那样糟蹋粮食,填饱肚子的东西,酿成酒一泡尿便没了。”

孩子们慢慢不哭了,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眼泪,哭累了便缩到父母的怀里,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等着米饭煮熟。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妇人去灶台前看了一眼,发现米已经煮开了花。

这定是可以吃了。

她冲丈夫说:“去把碗拿过来。”

他们的屋子没有烟囱,灶台都设在屋外,只搭了棚子,用来挡雨挡雪,冬天的时候,这里还要用来堆柴。

他们端着碗,每人都盛了满满一碗的白粥。

老妇人往屋里走时,朝左右看了一眼,邻居们果然也与他们一样,都在做饭。

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可惜没有小菜。”他们回到屋里,围着木几跪坐下去,把碗放在桌上。

他们米放得多,虽然是粥,可和米饭没有太大差别了。

老妇人笑道:“有粥吃,哪里还要小菜?如今家里也没盐了。”

老翁叹气道:“盐贵呢。”

他们可买不起,就是要买,买的也是最差等的盐,说是盐其实是盐土,放在水里煮一煮,沉淀一夜,把上面的水倒出来,下面的土便不要了,等水干了,就有一点少少的盐。

但吃着是发苦的,但他们也没吃过好盐,不知道真正的盐应当是什么味道。

“就这么吃吧!”老妇人笑丈夫,“昨日连粥都没有,怎的不抱怨没有小菜?”

老翁:“我就这么一说,哪里真要小菜了?我吃完就去山里走一走,不走深了,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菜,带回来晒干了,也能吃久一些。”

老翁:“还得砍柴。”

老妇人点点头:“那我收拾一点粮食,给我娘家送回去。”

老翁:“应该的,岳父岳母以前给我们借了不少粮食。”

他们能撑到现在,不仅靠村长善心,也靠老妇人有个家里劳力多的娘家,虽然也过得穷兮兮苦哈哈,但还是能挤出一点粮食接济他们,否则靠他们两个,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三个孩子养到这么大的。

“娘,吃饭。”长子抱着碗,用木勺往自己的嘴里刨粥,但粥太烫了,烫得他五官发皱,可他舍不得把嘴里的粥吐出来,就这么强忍着,忍到眼睛里都冒出了泪花,才张嘴给娘看,“娘,烫。”

老妇人看过去,发现长子嘴里被烫出了两个泡,她无奈道:“家里没针,等吃完了,叫你爹削个木签子,把泡挑破就好了。”

长子点点头,他看着那碗粥,想吃,又不敢吃。

老妇人这才拿起来,她自己不吃,反而先把粥吹凉了,喂给孩子吃。

老翁也放下自己手里的碗,学着妻子的模样给孩子们喂饭。

夫妻俩此时肚子是饿的,身体是累的,可他们脸上带着笑,红彤彤的脸上满是汗水。

孩子们一口口吃着饭,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感受着人生中头一顿带着米香的饱饭。

外头炊烟袅袅,屋内满是米香。

真是好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