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Isabella·Albert·(第2/3页)

“快告诉我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你又是怎么被提拔为少将的——你大概创造了有史以来军衔被提拔得最快的记录了吧?”

伊莎贝拉使劲咽下了一口羊肉,问道。

“我想是的。”阿尔伯特对这个消息没有她所表现出的那么兴奋,笑容里甚至有一分苦涩,“但这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军衔罢了,我连一个手下都没有,战争部也没有提拔我的任何一个士兵……你没听说莱迪史密斯战役的事吗?”

“自从离开了科尔斯伯格以后,我,温斯顿,还有安娜就从整个世界隔绝了,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如今战况如何。要不是康——”她赶紧往嘴里塞了一块面包,含糊了自己的话语,以此掩盖自己的说漏嘴。

“要不是什么?”

“要不是我们从布尔人那儿听说了你已经打到了克隆斯塔德,根本不可能知道你已经来到了奥兰治自由邦境内。”她找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满心期待地看着他,却只感到阿尔伯特拂在自己肩头的手仿佛刹那便失去了温度。

*

他知道金伯利与斯托姆贝格大败的事情是瞒不住伊莎贝拉的,她迟早也会从其他渠道得知,却不愿在此刻告诉她。

她很聪明,又已对南非的局势有深刻的了解,他害怕她听了后便会明白自己正处于一个多么被动的局势,害怕她明了自己正面临着的压力。作为一个男人与丈夫,对自己的妻子放手已是所能做到的极限,又怎能在松开之际,还让她留存对自己的深刻思念?

是的,他的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蹿升到了少将这一职位,取得了任何在他这个年龄的贵族所能在战场上获取的最大荣誉,然而,这都是有代价的。

在他夺下了彼得马里茨堡以后,在索尔兹伯里勋爵的指示下,战争部将他的军衔提拔到了准将。他不清楚这究竟是出于对他的赏识,还是出于想要拉拢他的意图,甚至有可能是出于库尔松夫人的指示,但不管怎么样,至少这个军衔给了他得以与布勒上将并肩作战的资本。当后者带着3万英国援军抵达开普敦以后,布勒上将迅速联系了他,并敲定了一个分三路入侵德兰士瓦共和国与奥兰治自由邦的战略计划。

在计划中,布勒上将亲自带领12000名士兵,从德阿尔-斯腾姆贝格的中线进攻奥兰治自由邦;与此同时,伊恩汉密尔顿副总司令则带领着约15000名士兵北上,以金伯利为据点入侵奥兰治自由邦;剩余的3000名士兵则会东上,支援阿尔伯特夺回莱迪史密斯,并且继续前进,直到拿下克隆斯塔德为止,这么一来,奥兰治自由邦便会成功地落入英国手中,也会使德兰士瓦共和国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中。

然而,布勒上将与汉密尔顿副司令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轻敌,以及看重声望多于看重策略。他们既没有在该撤退时撤退,也没有在该增派人手援助时当机立断地做出决定,他们将过去英国在北非的作战经验照搬下来,却忘记了比起埃及,苏丹,还有喀土穆的军队,布尔人要骁勇善战得多,枪法也要准确得多,更重要的,他们对地形也了解得多,轻易就能将英军引入敌深,然后分而剿之。

于是,在中线战场,布勒上将非但没能成功侵入奥兰治自由邦,反而还丢掉了斯腾姆贝格,损失了接近两千多名英国士兵,有一千多人成为了战俘;而在西线战场,仰仗着金伯利的铜墙铁壁,与城内的数千名武装警察的帮助,汉密尔顿副司令总算赶在大势将颓之前,带领着七千多名士兵撤回了金伯利,尽管付出的代价是从金伯利以北的土地尽数沦陷,但至少还保住了据点。

只有莱迪史密斯作战成功了。

阿尔伯特没有听从任何一个老兵的建议,在四周的山顶上部署大范围攻击的山地炮,他知道那只会将无谓的炮火和人力耗费在根本打不中的灵活的布尔人身上,相反的是,他派遣出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小队,带着易于便携,打击精准的波尔斯野战炮,埋伏在了城市附近。又让五百人左右的小队佯装成护送武装列车前进的主力部队,诱使在城中的布尔人前来截断铁路,袭击车队,那五百多名士兵的诱饵几乎死伤大半,但成功拖延了布尔人的主力,使得阿尔伯特得以带领剩余的九千多士兵侵入莱迪史密斯城内,等布尔人的主力发觉不对,想要赶回城内时,却又刚好步入了野战炮所布下的陷阱中。这一仗,英国方面折损了400多名士兵,然而却成功打败了驻扎在莱迪史密斯中的20000布尔军,并最终夺下了城市。

借此一仗,他便直接被提拔为了少将。

然而,由于另外两线的失败,阿尔伯特认为目前最保险,也是最为稳妥的做法,是驻守在莱迪史密斯不前,等待下一次英国援军的到来,再度尝试三线驱入奥兰治自由邦中。但是索尔兹伯里勋爵强硬地下令,要求他继续按照此前商议好的战略计划继续前进,尽管没有援军,没有后助,前方也不会有军队与他汇合。“你必须得明白,阿尔伯特,在这种情形下,让不列颠的人民看到一颗冉冉升起的少将新星是如何带领着军队赢得胜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经验老到的将领接连失败的如今,我们不能让人民完全对军队失去信心。”索尔兹伯里勋爵当时在电话中如此地告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