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烤红薯(第2/2页)

京中贵人们虽遗憾不能将这些玉米做留种用,但也能想得通。可这红薯,他们可是有听闻可先用根茎播种,待上面长出藤蔓后,将其修建下来插杆种植便可。而且伺候的好,春季早些播种的话,那藤蔓还可修建两次栽种。

这红薯产量还极高,所以他们只需购买少许便可满足自家食用了。若是购买得多些的话,甚至说不准还能借此挣回不少银钱。

再者这么一来,他们也不算与民争利。

可谁知,那位林大郎不仅给他们送的是烤红薯,便是售卖的也是烤红薯!

而且林大郎又对外招短工了,招来的人都去给他烤红薯了。而烤好的红薯每日便由商者们出京用车拉到各自的商铺里售卖……

如这般烤熟的红薯,他们又如何能用它去留种栽种呢?

就在林立文这边招人烤红薯售卖的时候,屯田司也将来年推广种植一事的具体章程做出来了。于是,朝廷便要开始将玉米和红薯分发给各地百姓,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的消息也快速的传播了出去。

这消息一传出去,百姓一个个的俱都欢欣雀跃,奔走相告。

“发良种了,官府要来给我们发良种了!”

“我刚瞧见衙役们正往里正家中走去!”

“哎呀!你莫要跑那么快……户籍,户籍还没拿上呢!”

“对,户籍!”

“……”

因为这些年,朝廷没少给百姓发新良种。所以皇朝各地的老百姓对如何领取良种要走的流程,也很是熟悉了。

一般情况下,官府会先下文书给各府州。府州那边再将文书,传至辖下每一县令。

县令收到文书后,便会派遣衙役去到各村寻当地的里正。

里正得了衙役们带来的消息后,便会将消息告知村中所有的村民们。然后村民们拿着各自的户籍,去到里正家中,跟衙役那边做好预领登记。

待到村民们的登记做好后,衙役们便会将各村的登记上交给县令。县令再安排人将名单与县衙里的户籍登记做比对。

确认无误后,之后便是良种的分配和领取。

各村的里正拿着存档的预领登记,喊上村中一些人,在规定的时日里驾着牛车去到县衙的仓房领取便可。

当然,因为是新良种,所以有时候便还需要先教授各地乡民们种植。而这些事,便是由当地任职的农官负责。

农官们在教习百姓之前,朝廷会给他们发放种植技艺文书。以及若是有必要的话,朝廷便还会安排人去到各府州,将当地农官们召集过去,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

如此次朝廷一起推广的玉米和红薯,便是属于新农作物。而这两种新农作物种植起来确实没什么太大的难度,但是种植成活和种植好,却是两回事。

因着各地都有农官教习百姓种植,所以即便这才是头一年的推广种植,百姓们也迎来了大丰收。

而几乎是百姓地里的玉米红薯刚有长成的趋势,那些个商者们坐不住了。一个个的提前下到了各地的乡村,与村民们商谈起收购这两种农作物的事。

这些年来,如京中贵人们习惯被林立文薅羊毛一般,商者们也习惯了时常下乡去收购农产物。

毕竟谁让那位林大郎,特意请奏过永兴帝。凡他所带领的农学院培育出来的新良种,头一年推广时,除部分官田所需外,其余只分发给百姓。

那些个贵人们都被逼的收回了手,他们这些商者又哪里能行呢?

后面也曾出现过不死心的商者,想要高价购买百姓手中的粮种。说实话,头一年的时候还是成功过的。但再后面,那些百姓瞧见了有那位林大郎在前面帮着大力推广,新良种只要他们肯用心种植,便都能挣上前面一两年的好银钱后,大家便怎么都不肯再售卖自己分到的种子了。

要知道商者们肯花高价买来自己种植,必然是要在里面挣银钱的。因此他们能给出的价钱瞧着虽高,但若跟种植出来的成果所卖的银钱相比,却还是差得远了。

如此一来,百姓们不肯往外售卖种子。新物种又被那林大郎推广的不错,商者们为着利益而来,自然也就不会跟银钱过去……

久而久之,商者们便也习惯了下乡收购各种农产品。

百姓挣来了银钱,也知晓商者到来的重要性。大家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商者到来,各地便也开始自发的修建起了各自村中的道路。

虽时下那些道路依旧多为黄土路,但路皆宽了许多,能容得下牛车行驶不说,路面也被压得紧实。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还会尽可能的将路修得更为平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