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4/4页)

“公子,要不要属下……把他赶走?”

映枝的余光里,苍青的衣角被淡粉的莲花灯映着,光华晃眼。

“随他去。”映枝轻哼。

侍卫摸不准映枝是怎么想到,只好默默跟在一旁。

于是几人走过买烧饼的铺子,走过傩戏台,走过三家买花灯的彩棚,岑瑜依旧不言不语跟着映枝。

突然,映枝挑眉,好似心不在焉地问:“余公子,你怎么还跟着我?咱们萍水相逢,就不怕我坑害于你?”

岑瑜心知自己惹了小姑娘生气,当然不会随便就走。况且,他今日就是为她而来的。

他语气温和,摇头否认道,“在下久仰枝公子大名,或许公子是第一次见在下,而在下却已不是第一回见公子了。”

真是□□无缝。

映枝随性反驳:“哪个枝公子?是重名了吧。况且,我还带着面具呢,你怕是认错人啦。”

此话一出,余光里突然空空如也,身边人顿住了脚步。

子瑕做什么?

随即映枝也停下,稍稍回头去看岑瑜。

冰糖葫芦和芝麻香烧饼的甜味都带着嘻嘻哈哈,他却静静站在那里,在人来人往之间,在彩棚花灯旁边。

看不见神色。

人群如浪潮,从他身侧呼啸涌过。

灯会太挤,太吵,太浓烈。

烟火气,烛光,都太闪耀,把天上的星月遮住。

世人皆去追赶花灯年节的喜悦。来不及,太匆忙,分不出心神,向他们投来多余的一瞥。

“不怕。”

岑瑜的脸上覆着魁星的面具,而映枝脸上覆着钟馗的面具。

绳结卡在耳边,彼此眼中只有夸张的、诙谐的彩绘。

仿佛带上这个面具,他们说出的话都会成为看热闹时的玩笑。

却听他一字一顿,郑重地讲:“我不会认错。”

他怎么会认错。

从北邙到南海,从西域到东瀛,从先秦起到所有相继的世世代代。

重名之人可以有千百个,相似的面孔也可以有很多。

但眼前人,却只能有一个。

映枝别扭的心就这么平静下来,她提了提手上的灯笼,放缓了声:“好的。”

她轻轻挽起袖子,二指将卡在小臂上的圆镯拨到手腕间,悄悄露出一个角。

“恭喜余公子,你的确没有认错人。”映枝学着那关扑摊子老板的语气,面具下的笑眼弯弯,

岑瑜看到那藏在袖角下的镯子,圆润的玉石圈在少女的腕间,上头还是他亲手雕刻的幼鹿行于林,一时心中涌动起暖意。

“上元灯会有趣的地方还很多,不知公子是否介意与在下同游?”

映枝挥过灯笼,向前一指。

“自然是不介意的。”

岑瑜微微一拱手,二人便并肩顺着热闹的长街而去,一路到灯火阑珊的尽头。

*

上元节一过,京城里的大小商铺又慢慢恢复了人气儿,然而热闹了没多久,就又蔫了下去。

李氏匆匆忙忙打国公府外进来,找了江柔江临映枝在正堂,板着脸严肃道:“这一个来月,你们都先别出门。”

“娘,我和大姐的病都好了啊,为什么不能出门?”江临一听,唉声叹气道。

李氏的双唇紧抿,眼飘过映枝,又道:“待会儿让大夫再给枝枝号个脉,前几日枝枝不是去上元节玩,还遇到友人了吗?”

映枝袖中的手指一下捏紧。

她跟娘亲交代过,自己遇见了一位故友,是在岐山脚下认识的。

这话说着没错,事实的确如此,映枝当时还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了一下。

李氏叹了一口气,忧虑道:“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西南那边年前突发瘟疫,你那友人既是从岐山边上来的,也不知道会不会给你过了病气……”

子瑕身上肯定不会带着西南那边的疫病。

映枝自己心中是清楚的,于是转而安慰道:“娘亲且放心,我身子一向好,长大以后就没怎么害过病。”

李氏唇边陷出一道道纹路,江成最近忙得家都顾不上回,朝中的局势也难以揣测。

这个紧要关头,还是处处小心为妙。

二月,早春未至京城,比南边绿芽生发更快的,是重返人间的瘟疫。

递送入京的折子堆积成山,梁帝的精神头每况愈下,每天靠着清远观观主的丹药提神。

初三这日,金銮殿上一反常态,有如热水下了油锅,众臣纷纷站出来,谢御史、蒋翰林等人甚至以死谏相胁。

面对朝臣们的质疑,梁帝勃然大怒,竟然直接把头冠摔在了地上,并且义无反顾地下了谕旨——

命太子殿下亲去风雨飘摇的西南疫区赈灾。

①关扑好像没有十枚铜钱的浑纯,一般都是六浑纯,由于是架空,我瞎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