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2页)

她当时也很难过,但那种难过和现在的难过,不太一样,要是仔细想,也说不上哪里不一样。

“娘是什么时候不想回去的?”映枝抬起头,鹿眼里好像浮动着雾气,教人看不真切。

“等娘经手的第一个铺子挣钱时。”李氏露出怀念的微笑,“那时候刚把杂事儿做顺手,觉得自己可厉害了。”

映枝垂下眼,她还没什么事能做顺手的,从学规矩到交朋友到进女学,仿佛她的日子在滑向坡底,滚落山崖,她想抓住什么东西,却越陷越深。

“可我,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顺手,虽然我会打猎也会设陷阱,还会叉鱼,但是山下又不需要我做这些……”

唯一能做的事,也被蒋翰林拒绝了,甚至连当面告知都没有。

映枝捂住自己的脸,泪水一滴一滴从指缝中滑出来。

李氏忙安慰道:“枝枝别哭,枝枝已经做得很好了,蒋翰林拒绝了,咱们还不稀罕去帮他呢!”

映枝趴在李氏怀里。

从前,她每天早上洗漱后煮点鱼汤,中午出去打猎,下午采采蘑菇野果,晚上躺在草地里数星星。秋天备足了干柴,一整个冬天都不出谷。

而后来,下山是因为师父的遗言,留在京城是为了信物,来国公府也不是自己选的。学规矩、进女学,更是如此。

一切都看似顺理成章,她没有选择,她不再做选择。她没有想做的事,也没有能做的事。

就好似一只落叶,随着奔腾的河水流向远方,完全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断崖还是湖泊,只能想念从前在枝头舒展的美好时光。

所以那个一言不合就放箭的岐山姑娘,变成了怕惹麻烦的岐阳乡君,畏手畏脚,被泼脏水,任人欺辱。

这一瞬间,映枝突然醒悟。

从下山起,她再没为自己做过什么。师父给她锦囊,她就依锦囊行事。国公府找到她,她就来认亲。子瑕安排她进女学,她就来读书。蒋翰林婉拒了她,她就要装作毫不在意地接受。

她把缰绳交给别人操控,还自以为越走越稳,熟不知早就迷失了方向。

她相信家人朋友会给她安排最适合的路,很可惜,这条路上没有她喜欢的风光。

从今日起,她再也不要做岐阳乡君,再也不要逆来顺受,随波逐流,任人欺辱!

映枝双手发抖,从李氏怀中起来,一把抹干泪水,愣在那里。

半响,她颤声道:“娘……我、我可以,出门吗?”

映枝深吸一口气,却越说越坚定,越说越不容置疑。

“娘,我现在就要出门。”她转头喊道,“谷雨,备马!”

李氏一顿,刚要诧异地开口,就看见映枝的脸。

她眉尾挑起,双目睁大,唇角紧抿,却像在笑一样。这是种自己从未见过的神采,好像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笔,生动得不可思议。

李氏心头一动,伸手取过一旁的幕蓠,扣在映枝头上。

“带上这个。”李氏没有问映枝要去哪里,只是催促道,“快去吧。”

*

蒋翰林在蒋夫子的私宅里留了饭,又跟着蒋夫子去女学收拾修复残卷的草稿。他公务繁忙,准备还要回翰林院一趟。

蒋夫子坐在书舍里,有点不甘心道:“阿兄明明知道,为何还要阻拦?”

“阿妹,你太过执着了。”蒋翰林叹气:“治学需严谨,岐阳乡君是跟着岐伯,但她毕竟才及笄不久,也没有什么修复残卷的经验。”

“万一乡君说错了字,会错了意,你该如何判断她说得是对是错?这前两篇不过短短三十句,此卷有上百句。错本一旦流传于世,岂不是辜负了先皇后的一片心血?”

蒋夫子沉默下来。阿兄手中的这些残卷,其实本来都藏于女学书舍,是先皇后年轻时所收集,专门托付于她。而先皇后一薨,这些书都流到翰林和宫中的藏书阁去了。

宫中的藏书阁不提,翰林院的文人都不怎么擅长修复残卷,况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做?大家都上赶着升官发财。

她求过阿兄好几次,只希望能将残卷借出来修复,先皇后没有完成之事,她来完成。

蒋翰林看着他的妹妹,心里闷闷的。他两撇胡子微动,最后还是道:“阿妹……你也莫伤心了,等乡君的学识能和江大姑娘媲美,为兄……就给你剩下全本。”

蒋夫子苦笑一声,默默点头。

窗外的梨树沙沙。

蒋夫子叹气道:“那为兄就……先走了。”

他刚要转身,就听见屋门咯吱一声响。

女声突兀传来,清脆有力,好似碎玉折冰。

“请等一等!”

来人迈步进门,一把掀起头上的幕蓠。

薄纱翻飞飘摇,青丝随风摆动,露出她的一双眼,亮如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