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想要诉苦(第2/3页)

饶是赵懿懿,也不得不感慨这位夫人记性之好。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亏她还记得一清二楚。

本来这茬话头已经要过去了,突然有人笑道:“先别急着说这些,等以后陛下有了小皇子小皇女,那时再在娘娘膝下承欢,比现在要还叫人艳羡呢!”

赵懿懿心头一跳,再一抬眼时,便见得太后脸上的笑意逐渐淡了,唇角弧度亦是尽数收敛,几道笑纹霎时不见踪影。

赵懿懿心里清楚,太后对自个不满的根源之一,便是她和夫君成亲两年来,一直未有子嗣。

大好的日子被人提起此事,想也知道太后的脸色不会好看。

她心口有些坠得慌,偏头去看顾祯,却见他正侧身同内侍交代着什么,似乎没注意到她这边。

对这句话,也未曾加以置喙。

百官在殿前金阶下给太后行礼祝寿过后,便回了前朝用膳。近来前朝政务颇多,顾祯仅陪着太后用过一顿午膳,略说过几句话,便起身离去。

皇帝走后,太后的神色一下子就变了,仅剩的丁点笑意也难以维持。

捱过几个时辰,傍晚时分,筵席终于结束,命妇们陆陆续续的散去。

赵懿懿忙活完,本想径直回椒房殿去,却有一女官上前,温柔恭谨道:“皇后娘娘,太后娘娘那边请您过去说话。”

赵懿懿深吸了口气,自知躲不过,便随着那女官回了万春殿。

太后年纪渐长,便有些畏寒,万春殿里头烧着地龙,赵懿懿甫一进去,便是一阵融融暖意扑面而来。

给太后行过礼后,赵懿懿怀揣着几分忐忑的心思坐下,轻声道:“母后。”

俩人之间的案几上,摆着一盅正冒着汩汩热气的炖汤,汤里塞了各式补品,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以为是太后要进补,赵懿懿愣了愣,犹豫着是先关心几句,还是直接服侍太后饮用。

太后这会子心情不好,听到她这声轻唤,便只是略抬了下眼皮,随后指着那盅汤说:“前些日子找太医开的方子,最适合妇人补身子,一直没来得及给你送去,今儿正巧叫人炖出来,皇后快趁热喝了吧。”

原来不是太后要喝,而是给她熬的。只是太后极少给她准备过什么东西,赵懿懿心弦一下子紧绷起来,愣愣地看着那补汤。

只是这汤……

太医开的方子……妇人补身子……

结合这些话,赵懿懿很快推断出了这炖汤的用途,宫侍已经盛了一小碗放在案几上,谢过太后以后,赵懿懿颤着手去端那石青小碗。

拿近了,味道更浓郁了。

赵懿懿曾听人说过,民间许多妇人为有身孕,不管是被迫也好、自愿也罢,几乎是用尽了各种法子。她不由庆幸,太后在深宫里头,接触不到那些古怪方子,给她熬的是一碗正经补汤,也就是补补气血,而非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想来是方才在宴上受了刺激的缘故。

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喝汤,太后一脸嫌弃地哼道:“不是哀家说你,你都跟皇帝成亲这么久了,怎么到现在也没个消息?”

“还给哀家祝寿,什么长乐未央!让哀家有何可乐?旁的都是次要,抓紧机会给哀家添个孙儿,那才是正经事!”

太后也是出身大家,平日还算注重言行举止,一旦到了恼火的时候,那可是将礼仪修养尽数抛之脑后,什么话都说的出来。

赵懿懿不敢辩驳,一面拿调羹小口喝着汤,一面低声应了。

一旁着彩绘团花桃红罗裙的美貌妇人劝道:“阿姐别着急,皇后她还年轻呢,横竖陛下后宫里头又没旁人,等再过几年儿女缘分到了,这该有的,自然就有了。”

“再过几年?”太后拔高了声音,气冲冲道,“她都和皇帝大婚几年了,哀家像她这个年纪,皇帝都已经快生了!”

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就算了,然皇后都快双十之年,这也能算年轻?

赵懿懿抬眸去看那发话的妇人,正巧对上一双笑意盈盈的桃花眼。

这美貌妇人,是先帝的何太妃。因她是太后庶妹的缘故,在太后这儿很能说得上话。赵懿懿猛然想起来,先前筵席上,提及小皇子小皇女一说的,便是这何太妃。

如何太妃所言,太后也想起了自个那醉心政务、后宫空虚的儿子,突然觉得头疼无比。

何太妃在旁低声劝慰了几句,却没能成功安抚住太后,反倒叫她怒火更盛,继而将赵懿懿说了好一顿。

一碗热乎乎的补汤喝下来,赵懿懿额上隐隐渗出了汗,依着太后的吩咐起身告退:“母后好生休息,儿媳先告退了。”

迈出殿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不似椒房殿的残雪堆在两旁草丛里,万春殿的残雪早已扫尽,夕阳照在琉璃瓦上,折射出金灿灿的光。

灰色的宫墙上,还爬着些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