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王太后至今还对先帝病倒那日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

春日万物复苏,后宫桃花初绽放,莺声燕语,一切都如往常一般祥和宁静。

先帝素来孝顺,听说她近日食欲不振,那日早晨还派人来通传,说会陪她一道用午膳。

王太后命膳房备了先帝爱用炙羊肉和热锅鹿筋,等着先帝过来。

可她没等来先帝,只等来了一句话。

一句足够令她觉得天崩地裂的话——

“陛下病危!”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忽然说病危就病危了。

尽管王太后不愿相信,可一切既成事实,她也无法改变。

人终究是斗不过天的,她熬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等到儿子登基坐稳了皇位,可一切却毁在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病危里。

如果问王太后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那必然是当年一时心软,默许先帝立了那个女人做皇后。

若非如此,先帝的后宫也不会如同虚设,更不会到死都没有一个嗣子,只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公主。

她本打算从族中过继一个“听话”的孩子为继,可她刚选好了嗣子,还没等那孩子被过继,便来了一场三王之乱。

那群叛贼很快占领了皇城,软禁了先帝,还割了那孩子的头颅,悬挂在宫门之上示威。

王太后便是在看到滴血头颅的那一刻,清楚地认知到,她多年来所经营的一切全都没了。

那场大乱之后,明氏嫡系一脉还有她的母族王氏一蹶不振。皇位竟落到了一个旁支破落户手里,身边还有一位手握实权的摄政王。

自新帝继位以来,先帝旧部之势每况愈下。唯有借势才是出路,而联姻则是借势最直接的方式。

正好她身边有这么一位适合联姻,美艳惑人的公主。

令国公府乖觉,一早便攀上了平宁侯府。

而她也有两个选择。

一是摄政王谢纾,如今大周真正的掌权人。

二是西北的凉州王周渡。所谓北周南苏,指的便是西北的周渡和江南的苏晋远。周渡盘踞西北凉州一带,拥兵自重,彼时其在朝中之势比苏晋远更胜一筹。

先帝在世时便有过收拾周渡的心思,只可惜多年来为着权衡朝中各方势力,迟迟未能行动。

西北盘踞着这么一只随时准备咬人的“大老虎”,新帝自也想收拾了。

只不过三王之乱后,朝中元气大伤,周渡趁此机会扩张其在朝中势力。

新帝刚登基不久,未成气候。

那会儿众臣皆以为在今后很长一段年月里,朝中会是两虎相争的局面。

若是在这两方里选一个,王太后自然也是想选谢纾的。

只可惜谢纾此人从不进女色。且她看得出来明仪对谢纾早已芳心暗许,可谢纾却对“主动的美人”无动于衷,甚至多番回避。

周渡却不同,他为人好色,垂涎明仪美色已久,早就动了心思。

哪个更容易借势,一目了然。

只是周渡天生眼残,又年过五十,身边妾室成群。明仪自小性子高傲,不会愿意委身给这样的人。

可今日不同往日,一切也由不得明仪自己做主了。

就算明仪不愿意,她也有的是办法让她愿意。

三年前大朝会后的晚宴,趁着周渡自西北回长安述职之际,她借机在明仪杯中放了春宵度。

一种只有阴阳调和方可纾解的房中药。

在下春宵度之前,她也犹豫过。

明仪是她从小疼着长大的孙女,她怎么忍心拿她去换前程?

可细细想来,当初她也是像这样被父母亲族送进宫里的。

明仪跟她又有什么两样,都是娇养着长大,等待“交易”的贵女罢了。

她可以,她的孙女又为何不可以?

那一晚她都在矛盾忐忑,她希望能成事,又希望事不成。

可后来,芸娘跑来告诉她,事成了,只是进偏殿的不是周渡,而是谢纾。

以谢纾的性子,绝不会甘于被人设计。她本以为一切都完了。

却不知谢纾出于什么理由,在事后什么也没追究,把所有事都瞒了下来,还亲自向圣上要了赐婚圣旨,求娶了自己原本“避之不及”的女人。

三年前,她亲自求见了谢纾。

谢纾并没有见她。

此人素来寡情冷淡,从来不会在他不关心的人和事上浪费一丁点的时间。

不肯见她也没什么可意外的。

只他虽没有见她,却派人递了句话给她——

“望太皇太后往后无事莫要打扰殿下。”

这句话什么意思,王太后再明白不过了。

她对明仪始终是愧疚的,此后便一直留在大慈恩寺,再也未踏出过一步,只每日留在寺里忏悔和祈福。

如是躲在寺里不闻不问过了三年,朝中局势已然大变。

原本谁都以为,为着稳妥起见,周渡会和新帝久争不下。然而谢纾却出人意料地兵行险着,选择出征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