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建设昭州44(第3/5页)

“福宝是小孩子,黎照曦嘛就是长大了的小孩子,以后叫你大名的会越来越多……”

“那叫黎照曦明年能和阿爹走商送货吗?”

“你明年八岁吗?”

黎照曦重新耷拉着小狗耳朵了,还不如当汪汪呢,黎照曦要是当汪汪,肯定是一只可爱帅气的小狗子!

不管胳膊下的小孩如何天马行空乱想,总归是被他爹压制,送到了官学中,亲眼见进了官学,同其他送孩子上学的父亲拱手称好,顾大人心情明媚的溜溜达达上了马车,去衙门了。

昭州厂的工钱是一月两结。

其实一月一结比较省事,对工厂来说做账也简单些。可这一月两结也是因地制宜,当初在吉汀招工人,说是要女郎哥儿,附近村子人人自危,怕是干别的勾当不说,赔了人还拿不到钱。

黎周周便说一天一结。

后来货出来了,干的久了,厂子不是什么见不得人勾当,这天天结的工钱变成了半月一结,若是一月一结时间拉的久,百姓心中总是不放心,钱到了手里才踏实。

到了昭州厂,一开始就是一月两结,月中和月末。

这月中又到了发工钱时间,每到领钱前一两天,工人们的家中各有各的厚待,午休吃饭时,熟悉的坐一起,话头也多了。

“这时间过的快,一晃眼又到了月中,我就说我婆母昨个儿那么好,还烧了一碗肉,她儿子没吃几口,先给我碗里夹。”虽是瘦肉多些,没多少肥肉,可放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家中吃一回肉,肥肉定当是先给男人,公爹、男人、小叔子、她儿子,最后她能有个肉汁拌饭就不错了。

“哟,你家还吃肉呢?我家倒是没。”

“瞧你说这话,早上来时还跟我显摆,她婆母给她煮了个鸡蛋让她带路上吃。”

也有人说:“等明日发了钱,第二轮休时,我想着去昭州城里一趟,买一些椰货还有那流光绸。”

“这般赶作甚,现在天凉了,买回来也穿不上,不如等明年第一批货再说。”

“我怕明年抢不到手里。”

熟悉的都知道,这家婶子女儿到年岁了,买了流光绸肯定是给孩子做嫁妆的,便说:“咱们是做麻线的,一双手糙的只能干糙活,人家织厂的,一双手滑的哟,听说厂里备了护手油,上工前都要抹抹呢。”

“人家还坐着把钱赚了,多轻松呀,哪像咱们。”

“要我说,谁家有闺女了,还是攒攒钱先送自家女儿去上学,这是正经事,出来就能进厂当工人了。”

那婶子听了只能说:“我家二娘十七咯,再上学校上四年,出来哪成啊,该嫁不出去了,倒是花娘你家大娘多大?”

一直没开口的花娘听见了便说:“才五岁,再长两年正好了。”

婶子一脸羡慕,说:“瞧瞧,花娘这福气到了,攒个两年的钱,孩子年岁正好上学校,出来了,家里又是一份工,到时候光咱们羡慕的份了。”

“花嫂子这是前头吃苦吃多了,老天爷看了怜惜呢。”

“不是有话说苦尽甘来么,花娘这好日子在后头。”

众人一言一语,在座的没一个嫉妒酸的,是由衷替花娘高兴,实在是花娘以前日子太苦了,不是人过的,若是换做她们,想都不敢想。

发工钱自是高兴,你一言我一句,说了要给家里买什么、带什么、补贴什么,各家有各家的忧愁,有些钱还没捂热,流到别的去处了。

“……不提了,我家男人老实,那便只能这般凑合过着,难不成还要我上吊去?现在已经好多了。”女工说。她家婆母偏疼幺儿,如今小叔子年岁长成了,该娶媳妇,这娶妻的钱自然是公家出。

可婆母说她在厂里做工,定是留了一些私房钱,让他们二房多出些。

女工是要死说没留私房钱,可她男人给说漏了嘴,婆母便撂了话,若是她不多出一些,那以后发工钱了,婆母就跟着,你说没存私房钱,那好啊,直接充公给我,这以后我信你的话。

能如何?只能认了。

柴米油盐各家官司断不清,不管怎么说,发工钱日子是高兴的,以及如今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第二天,各厂放工钱了。中午刚过,四个厂子大门口外头就陆陆续续来人守着了,这些都是厂里工人的家属,有哥哥父亲的,也有丈夫婆母的,一发半月的工钱一百多文,这么大笔钱,自然是怕自家女儿/媳妇/儿媳拿不住,万一丢了,被偷了,或是被贼人惦记上了。

女人力道小,哪里防得住。

自然是家里人来陪着。

钱是下午放,怕中午放了钱,下午干活工人们老操心,要是丢了就不好了。可即便离下午放钱还有几个时辰,这些工人的家属也早早候着了。

下午四点左右,厂里摇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