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个秘密(第6/7页)

“下午好,教授。您回到拉米法城了?”侦探小说家安东尼娅·卡明女士微笑着与他打招呼。

依旧是熟悉的三人组合。侦探小说家安东尼娅·卡明、梅纳德·戴夫斯,以及冒险小说家阿维德·诺顿。

蒙德·哥尔斯密、多琳·卢卡斯以及其他一些西列斯见到过的小说家,今天并没有出现在这里。

“是的。”西列斯坐了下来,“不久前刚刚回来。拉米法大学就要开学了。”

“……差点忘了您还有个大学教授的身份。”梅纳德自言自语说。

阿维德嘲笑他说:“你是不是想不出新小说写什么,所以大脑都快干瘪了。”

梅纳德朝着他翻了个白眼:“你却不声不响出版了一本新小说。阿维德,你瞧瞧你,你和我们格格不入!”

阿维德一时语塞,他瞧了瞧四周——安东尼娅:据说直接拒收出版商的催稿信;梅纳德:对新小说毫无头绪;西列斯:忙忙碌碌、无暇写作。

最后,他也不禁沉默了片刻,他有点纳闷地说:“我还真显得格格不入……等等,难道不应该是你们来反省一下吗?”

安东尼娅想了想,便说:“我最近的确有了一些灵感。”

“哦,您打算写点什么?”

“几个侦探小说家商量着新小说的构思,结果真的有人根据他们的构思杀人的故事。”安东尼娅说,她想了想,又补充说,“我还不确定这些事件是发生在这群小说家内部,还是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听起来很有意思!”梅纳德眼前一亮,“这种真实与虚幻交织的感觉相当令人着迷!”

阿维德也觉得这个创意相当有意思,他说:“不过,现实中不太可能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

“推理小说中的犯案手法,有多少能在现实中复现呢?那只是虚构的创意而已。”安东尼娅温和地说,“这些手法是因为其精巧别致,而让人们眼前一亮;而非因为其真实性。”

“的确如此。”阿维德点了点头。

不过他的表情看起来就像是在说,“怎么会有人因为犯案手法的精致,而觉得眼前一亮?”

梅纳德有点不屑地说:“现实中就真有人按着你的冒险小说去冒险吗?你自己都对无烬之地一无所知,更别说无烬之地的那些探险者了。

“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甚至于爱情小说,也一样。人们只是追求那份他们自己无法得到的刺激。不可能有人相信,小说里的故事是真实的。

“虚幻才是其魅力所在。”

安东尼娅又说:“我倒是听闻过一件趣事。”

其余人都望向她。西列斯也从自己的思绪中抽身,安静地聆听着。

安东尼娅说:“曾经有一个罪犯……杀人者,或者其他什么。他逃脱了法律的审判,但是在临死之前,他认为自己的犯罪手法如此精妙却无人得知,为此感到十分的遗憾。

“于是,他就撰写了一部小说,将自己的故事写在了这本小说里。读者们只当这书是个精彩的故事,直到有一位敏锐的警探,发现了这个故事中蕴藏的,可怕的真实性。”

梅纳德吃惊地张大了嘴,他说:“这可真是……疯狂的举动。在书中隐藏了一个真实的、无人知晓的秘密!”

“直到他死了,人们才发现这一点?”阿维德有点不安地询问。

“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最终是死在了监狱里。”安东尼娅说。

“我喜欢这个结局。”梅纳德说,“恶有恶报……别这么瞧着我,阿维德。不能因为我设计了一些奇异的杀人手法,就以为我也是个杀人狂。”

阿维德讪讪一笑。

西列斯评价说:“如果这个故事的结局就这样结尾,那的确十分精彩。”

其他人都怔了一下。

西列斯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这个故事以第一人称开始,假称这个故事是个回忆录。‘我’就是这个罪犯,以回忆的口吻进行,可以加上一些沾沾自喜的得意自述。

“当所有人都以为主角已经逃脱法律的制裁的时候,最后一章可以是一份相当严谨的调查报告,或者是一位警探的口述。

“这部分内容就讲述了某位警探无意中发现这份回忆录,从而调查到了真凶的身份,于是逮捕了前头这个故事中的‘我’。”

梅纳德怔怔地听着,然后大笑起来,他说:“这结尾可是会把读者们吓一跳的。”

“就像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探险故事,最后结尾是主角团队因为盗墓罪被警局逮捕一样。”阿维德笑着说,“这可太‘真实’了一些。”

安东尼娅取笑他们说:“你们怎么只能想到违法犯罪的事情?”

“嗯……比如主角声称自己是旧神追随者,然后进行了一大堆可怕的行动。”阿维德兴致勃勃地说,“而最后,这不过是一个疯子大脑中的呓语和幻想?那得配上一位精神医师的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