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另辟蹊径(第4/7页)

那种粗犷磅礴,如同海洋、如同冰川、如同自然的宏伟气质,仿佛浸透了米德尔顿的艺术家的灵魂。他们必定在诗歌中赞颂大海的汹涌澎湃,他们必定在小说中描绘英雄的迷人史诗。

而隐藏在这种气质之下的,是某种以悲惨故事为底色的惨痛牺牲。几乎每一位米德尔顿人都见惯了死亡,因大海、因饥荒、因严寒。这世界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沉重的考验。

这种考验甚至消解了神明对他们的影响。

在整场演说中,西列斯注意到,“神明”这两个字反而是不怎么被提及的。

神明的力量、神明的威严,对于米德尔顿人来说,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了他们无比崇拜的“海洋”之中。神明即世界,世界即苦难。

在这里,高高在上的神明仿佛也已经成为了米德尔顿人意志的一部分,共同铸就了这个国度的灵魂底色。

看得出来,米德尔顿的文化与观念给康斯特的教授们带去了些许的冲击。

在康斯特,神明是神明,世界是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仿佛与神明、与那些更为宏伟的力量无关。

但是在米德尔顿,情况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米德尔顿人的确不怎么将“神明”两个字挂在嘴边,但是,他们的思想却被神明彻底禁锢。

上午的演说结束之后,他们便一同去贝休恩大学的食堂吃饭。几名教授都十分热切地交谈着,西列斯也不例外,即便他们不得不在翻译的帮助下才可以进行谈话。

总之,这样谈话的节奏显得十分缓慢,但是也恰好可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

当然,谈话之余,西列斯也没忘记观察一下餐盘的问题。不过,不知道是否是换了一批盘子,还是因为他们现在是在普通的食堂里吃饭,中午的餐盘并没有什么问题。

下午就轮到了来自康斯特的教授们讲解自己专业知识的时间。相比之下,康斯特的文化观念给米德尔顿人带来了更多的困惑与不解。

他们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康斯特,世俗文化的发展会如此昌盛,甚至于人们已经完全摆脱了神明的影响,创造出了独属于人类本身的文化艺术。

西列斯是最后一个站上讲台的,而他讲解的内容自然也就是沉默纪文学——沉默纪的康斯特文学,准确来说。

神圣文本与世俗文本此消彼长,这件事情给米德尔顿的教授们带去了激烈的冲击。

有一位教授站了起来,大声提问。翻译解释说:“他在问,为什么在康斯特,人与神可以分得这么清楚。”

场面一时间稍微有些混乱,因为这位教授打断了西列斯的话语,这显得不怎么礼貌。不过,除却康斯特人皱起了眉,米德尔顿人反而都展现出了相似的态度。

他们期待着西列斯的答案。

西列斯斟酌了片刻。他感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康斯特和米德尔顿这两个国家的不同历史。

康斯特建立在沉默纪与雾中纪之交,从那个时候开始,神明就已经逐渐退出了世界历史的舞台。康斯特的建立是全然由康斯特的人民完成的。

而米德尔顿却恰恰相反。米德尔顿从沉默纪延续至今,在某种程度上亲历了神明陨落的过程;同时,这个国度距离福利瓯海这么近,根本难以摆脱神明的影响。

沉默纪。这个纪元几乎决定了这个世界如今的模样。

不过,以西列斯的立场而言,他其实也很难认可米德尔顿如今的这种情况。他想到之前加勒特的说法,在三十多年前,因为伊诺克·吉尔古德的疯狂表现,所以金斯莱的人们甚至想要将其斩首。

那是金斯莱。在米德尔顿,金斯莱已经是十分富裕繁荣的城市。可那儿的居民们仍旧有着一种自欺欺人的蒙昧。

西列斯不想以太过于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审视米德尔顿的现状。他知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个仍旧存在神明的世界,人们需要足够漫长的时间来习惯神明的退场。

于是,他最后只是说:“或许,人和神从一开始就是分开的。”

他迎来了米德尔顿人迷茫的目光。

西列斯顿了顿,便说:“我是一名文学史专业的学者,我也不太了解其他的专业领域。总之,就文学这个专业而言,关于人与神的关系……我认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一个问题。”

人们都沉默地望着他。

西列斯说:“我曾经听闻一些人认为,神决定了人的文学。可实际上,一种文学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文字。是神发明了文字吗?不,是人发明了文字。

“所以,人发明了文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观念、想法,所以用这样的文字去创造文学故事。神明未曾参与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