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招揽(第5/5页)

贾成列原先出国留学是受了李家的举荐和资助,所以一直欠着一份人情,再说李老先生也不是那般信口开河的人,他对郁自安评价很高,所以贾成列再三思忖之下,还是决定见他一面。

就如同李叔林所说,这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两人约在贾成列家里,郁自安抛开身份,单看这个人是极为出众的,长相气质都是人中龙凤的样子,贾成列也是俗人,自然免不了看脸识人,对他的初印象挺好。

而郁自安也很有分寸,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跟贾成列说起他对军校未来的规划,也完全没提军校能给他的待遇和将来的发展前景。

他只是闲聊般跟贾成列谈起了古时候的著名战事,他对这方面可是有亲身经验的,所以讲起来娓娓诱人,听得人畅快淋漓,贾成列喜不自省胜,两人不由得就聊了起来,期间各自发表看法,有时候观念相同了,贾成列突然有种酒逢知己的喜悦,观念若各有差异,他也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角度和看法。

总之经过这次谈话,他完全意识到李老先生说的不错,这位出身帮派的郁先生确实不太一样,至少在他看来,郁自安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常识并不逊色于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去混帮派呢,多好的人才啊。

那天最打动他的其实是郁自安临走时的一句话,他当时故意问对方怎么看待他在温家的那段军旅生涯,众所周知,他在温家不受重用,温家后来军队溃败,逃入山西,而他辞官回乡,这段经历对一个从军的人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功绩,反而是极为明显的失败。

可郁自安却对他说:“先生是极为难得的人才,只是被人放错了位置而已,我相信您的实力和报负在军校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晚上他跟夫人再说起郁自安,话风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夫人还笑他,问说:“那现在是怎样?你改变主意了?怎么跟孩子似的一惊一乍,前几天不是还对人家看不上眼吗?”

贾成列毫不避讳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我不对,我不该因为对帮派势力的刻板印象就提前评定一个人的能力人品,这次谈话可是让我大吃一惊,那位郁先生年纪轻轻却对兵法行军和治军极为精通,是我错看人家了。”

夫人又问:“那我们是要搬去上海了吗?”

贾成列笑笑:“还不急,我再找人打探一下郁自安的事情,单靠一次谈话还说明不了什么。”

夫人笑他:“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贾成列点头,可不是这样,所以他后面联系了上海的朋友仔细打探了郁自安的事迹和经历背景,最终决定举家迁往上海。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