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上学名额(第2/6页)

两位干部,那是下河村的父母官,如果下河村出了问题,那就是他们两个管理不周,对他们的政绩来说,那是非常有影响的。

而且这种影响,还不是一点点小影响,而是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下河村其他的村民也有影响,万一办个事情什么的,那都得不了好。特别是对于下河村那些出外工作的人,特别是跟大房有关系的人,比如苏勤,比如苏成才,那都是非常大影响的。说不定,以后考评,或是升职,都可能就会被阻挠。

更不要说对建国建兵建民的伤害了,说不定建国就直接从学校被赶出来了,建兵建民还在农村上学,伤害小点。

这让晩晩想起了前世的时候在资料中看到的一份报道,就有类似的情况呢。听说那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什么都不懂,在墙上乱写乱画,他并不知道这样会出事。当时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打倒”二字,他并不知道在离着他很远的地方,墙上写了某位伟人的名字。

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了,他们一家都被打成了不好的成分,直接就被拉出去了。

后来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事情被平反了,帽子也摘了,小男孩后来的上学还有工作情况当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在当时真的受尽了苦难。

还是别被大房连累吧,没有被定性为黑类分子这样不好的成分。

时间过了几个月,随后晩晩又听说了,苏雨婷在四岁那年,上了村小学。

一时之间在下河村引起了轰动,都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上学了,而且听说当时她就想要跳级的,但因为她的年龄太小了,校长并没有答应。

晩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笑了一声,苏雨婷这是唯恐大家不知道她聪明呢?那么小的年纪去上学,是天才的同时,难道不容易被人怀疑吗?

再想想自己,也想要上学,但是她觉得,还是正常些吧,免得被人注意了,在这种敏感的时代,还是小心点为好呢。

过分聪明,并不是什么好事。太高调的结果,就可能翻船。

一切还是以二房的平安为主,稳步着来,太快了,谁的眼睛不盯着?一举一动,可能都在别人的眼里看着呢,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苏早早去上学,爷奶会答应?”她可是记得,老太太一直说,女孩子并不需要上学,都是费钱的,以后又没什么用。

怎么就让苏雨婷上学了呢?

又一想,老太太一直都特别的疼爱着苏雨婷,又怎么可能会不答应呢?

在老太太的心里,那可就是福星的表现呢,多聪明啊,一般的孩子做得到吗?

这次是建兵回答她的:“奶怎么可能会不答应?苏早早那可是出口成章,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她的。不管是校长,还是老师,那可是就像捡到宝似的。奶可高兴了,一直都说苏早早是个小才女,不但是个小福星,才学还高,以后家里还会再出一个女秀才。”

晚晚听得目瞪口呆,老太太还真的这样认为?还女秀才?可能吗?

“真的,奶一直都夸着苏早早呢,说她是老苏家飞出来的金凤凰,以后可是要嫁当官的,以后老苏家可就指望着她了。”

苏建民说:“还老苏家的金凤凰呢,我怎么没见到,反而见到大房因为她倒霉透了。”嗤了一声,“会读书就是金凤凰了?那我们哥仨不是个个都是金凤凰了?还有建宏哥,现在可是在公社中学上学呢。”

……

时光匆匆,夏去冬来,已经过去了半年。

那个有关于几家单位联合起来的子弟小学的事情,似乎又没有声响了。

苏勤去打听过,都说上面有考量,需要再研究研究。

运输队里的那些正式职工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也都感觉这事可能要泡汤了。

很快就又过去了一年,就在大家以为这事永远也不可能再有的时候,听说这个工作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在县大会上,很多人都发布了自己的意见,各家单位联合的这个干部子弟学校非常的需要,城里目前就两个小学,东南西北有多少家庭,又有多少的孩子。很多时候,学校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这个干部子弟学校那是势在必行,必须要建立。

这事各位干部开始了商讨,又计划。

这事传到运输队时候,方案已经被定下来了。城南和城北各建立一所干部子弟小学,必须要各单位正式工的子女才能够入学。

但这里面却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夫妻双方户口全部在县城的,才能够家中所有孩子都能够入读小学。如果夫妻只有一方有城镇户口的,一家名额只有一个。

这消息传到了运输队,职工们顿时炸了。

不为别的,只因为很多家庭都是娶的乡下妻子或是有乡下的丈夫,而家中却不只有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