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3/5页)

林大勇把茶端到面前,缓缓升起的热气才唤回了一点他的神智,端起茶杯不怕烫一般一口喝下去。

幸好林大勇早有准备,兑了热水壶里的温水,见王诚友这副模样再次叹气:“说吧,我能帮的就帮!”

王诚友嘴唇抖动着,好半晌才挤出沙哑的两个字:“谢谢。”

林大勇不在意的挥手:“说谢谢就客套了,我当年有事,你也是二话不说就出手帮我!”

王诚友听着林大勇这话显然想到什么,眼神里露出一抹嘲讽。

可是记得这事的也就只有林大勇。

自从他家生意出了事,往日里称兄道弟喊着他大哥的纷纷避开,有的不帮忙不说还落井下石。

这些人里面,他付出最少的就是林大勇!

其他那些白眼狼他平时能帮就帮,秉持着多一个朋友多条路的想法坚持了十几年。

十几年啊!

就是一头狼他也养熟了啊!

王诚友端起满上的茶水再次喝干,这才感觉喉咙好受了点,他抬头看着林大勇,努力露出笑来:“没事,我的养猪场还能让我东山再起。”

林大勇把热气腾腾的包粄推过去,“别光喝茶,吃点包粄。”顺便把茶水满上,安慰道:“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养猪场还在就能够东山再起!”

王诚友吃了两个包粄,胃里暖暖的,再次把茶水喝完这才开口说明来意:“我手上还有百来只上好的猪仔。”

说实话,王诚友出事之后是压根没想起来林大勇这人的。

当年开养猪场的大多都富裕了,养猪场雇佣几个人看管着,自己早就拿着大笔的资金进入其他行业。

有眼光有胆子碰上好时机的就发了,差一点的如今的生活也和以前截然不同,更何况是朋友圈呢?

王诚友想起自己对于林大勇微薄的帮助,本来想着借钱周转,后来想着自己未来都不知道怎么样呢,借什么钱!于是改了口。

来之前听说林大勇最近在收购小猪仔,想起养猪场里那些野猪和家猪配出来的小野猪仔,就用他们换点钱吧。

林大勇最开始也是养白猪的,这种猪贴膘快,出栏快,加上猪饲料饲养,资金很快回笼,加上上游还有高质量的种猪和猪仔提供,好些养猪场里全都是白猪。

但是后来养猪场多了,白猪的种猪和小猪仔价格疯涨,饲料的价格也疯涨,白猪肉的价格却在稳步下滑,当年大老板考察,如果看中林家村,林大勇也是能够起来的。

奈何林家村的村民包括林大勇都是死脑筋,如果大老板不同意他们的条件就坚决不签合约。

之后顺利被王家村截胡,林家村的发展就彻底暂停了。

这件事对于当年的林家村影响最大的就是林大勇。

手上的资金全都投入到养猪场了,而且还是三兄弟一起的,幸好林家三兄弟从来没有起过龃龉,就是最艰难的时候三兄弟也拧成一股绳。

自己没有办法加大资金投入,也没有大老板的投资,加上当时林大勇已经花了大价钱去搞净化设置,后续的缺口也还没堵上。

然后养猪场又来了一场病,三分之二的猪都没了。

王诚友开养猪场在林大勇之前,他也不是王家村人,知道林大勇的困境只是听朋友说起,想着同样是农村出来的,于是就帮了一把。

这一笔钱解决了林大勇的燃眉之急,之后更是找准了新的路子,开始饲养本地黑猪。

本地黑猪长肉慢,体型比白猪小,饲料贴膘情况不好,但是林大勇经过这一件事稳了下来。

一步一步稳打稳扎,养猪场如今也是县里有名的存在。

县里的饭店提到黑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大勇家的养猪场,而且好评如潮。

王诚友不太记得这笔钱了,但是林大勇记得。

如果没有村里所有人的借钱和这笔钱,他的养猪场活不下去。

王诚友准备做的很充足,把资料都拿了出来,“这些小野猪证件齐全,而且体检报告全都在这。”

突然手机响了,林大勇见是蓝瑜,和王诚友说了一声抱歉就接了起来,脸上满是笑容道:“蓝瑜啊,找叔叔什么事啊?”

“啊?小宋又要小猪仔,还说这次多买点?”

林大勇低头看向桌上的资料,敲了敲桌子,思索一番道:“刚好我这里有百来只小野猪,大门崖那边可以圈一块地放养。”

听到这个消息,小宋立刻从大门崖往林家村赶。

保护区的事情还不能说,林大勇没有多说,王诚友也没多问。

小宋来的很快。

见到小宋,王诚友惊了一下。

这……是小宋?

小宋按照年龄应该是中宋,不过谁叫他老爸叫老宋呢,在林业局一些教授眼里,三十岁上下统统都是小一辈的。

有的还是小两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