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3页)

“额娘说过的话,儿子都记得。勿以人之长比己短,勿以己之长显人短,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短处。做好自己,明日比今日好,后日比明日好,就是好的。”永璋点头道,眸中似有星子,亮晶晶。

“不错。”苏梨末十分欣慰。这两年里时不时说的话,永璋是真的听到耳朵里去了。很多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非要闹点事出来,找别人麻烦,也让自己不痛快。过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

“人之初,人,之,初,初,不是粗……”

“人、之、粗,粗,不是粗……”

耳畔传来永瑢和景顺的声音,苏梨末扭头看去,只见永瑢在教景顺念《三字经》,笑着摇摇头,让他们兄妹自己联络感情。

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永瑢不得了,愣是把她用在永瑢身上的法子,用在景顺身上,甚至还举一反三,一句话,念对了才可以得一块糕点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上,还不能吃,要继续念下一句,再念对一句再叠一块,堆积木似的,而且糕点叠在一起还不能倒塌,倒了就要重新开始。

然后学会念五句之后,要把前面学会的五句背诵出来,背会了,才能吃一块糕点。

景顺一到十五的数字还没念会,这可好,已经开始背三字经了O(∩_∩)O

“养不教,父、父之过,可是,皇阿玛没教导六哥呀,不是师傅教导的吗?”景顺蹙着眉,奶声奶气道。

“皇阿玛自然会教导的,等六哥再大一点,开始练习骑射,皇阿玛肯定会教我骑大马,拉大弓。”永瑢抬手弹了一下景顺的小脑瓜,脆声道。

“大马,多大的马?”景顺好奇宝宝。

“这么大!”永瑢张开双手扩胸比划,然后回过神来扣了两下桌子小脸儿瞬间严肃:“不要岔开话题,养不教,父之过,继续念。”

“养不教,父、父之过。”

……

千叮咛万叮嘱,又同永瑢说了一些话,略坐了半个时辰,苏梨末就让永璋带着永瑢回了阿哥所。

临走,永瑢还同景顺两个小奶娃叽里呱啦说了一通话,听过去,似乎是在说让景顺好好背《三字经》下次见面要抽查的。苏梨末笑着摇摇头,真有你小子的。

*

正月里后宫气氛依旧沉痛,乾隆看富察皇后虽然慢慢解开了心结但是依旧思念亡子,把阿哥所里永琮用的东西都搬来了长春宫偏殿,时不时进去抚摸一番,暗自垂泪。

乾隆考虑再三,决定去东巡,让富察皇后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外面散散心,还还愿,看看民生百态,登高游览,或许会心情好一些。

这是乾隆登基十多年来,头次东巡十分隆重,礼部等相关负责部门紧锣密鼓开始筹备,后宫这边娴贵妃也加入了忙碌的大军,日夜不消停,舒嫔也听其安排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太医院宋仁日日进长春宫请平安脉,每每亲自抓药熬药看着皇后服用了才会离开。滋补的药膳方子也写了数张。

唯一让富察皇后展颜片刻的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年前就在给几位阿哥们挑选伴读,到了正月里总算定了,最后锁定了五位七到十岁之间的世家子弟或清贵子弟,其中一位就是富察皇后的胞弟傅恒的二公子福隆安,年八岁,给五阿哥永琪做伴读。

进宫给阿哥们做伴读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去上书房之前,富察皇后亲自携了福隆安给乾隆请安之后,带着他来了慈宁宫给太后请安。

这些日子,知道太后情绪低落,苏梨末时不时让奶娘嬷嬷们抱了景顺去慈宁宫陪着太后给太后逗乐解闷儿,今儿上午做的三色糕点十分不错,苏梨末就亲自带着景顺和糕点一众伺候的人来了慈宁宫。

富察皇后领着福隆安进了正殿,给太后请安之后受了苏梨末和景顺的礼,这才坐在了锦榻上。

“这是谁家的哥儿,模样俊俏,到跟前儿来哀家瞅瞅。”太后抱着景顺坐在锦榻上,看到富察皇后带了个小子进来,乐呵着问道。

听到太后召唤,福隆安依着规矩上前,再次行了叩拜大礼,字正腔圆有条不紊道:“福隆安给太后请安,恭祝太后圣体金安。”

“是福隆安啊,傅恒家的老二,快起来快起来。几年没见,大小伙儿了。哀家上次见他,也就和景顺这般大,口齿刚伶俐,转眼功夫都这么大了。”太后笑着同富察皇后苏梨末说道。

苏梨末看了景顺一眼,景顺忙不迭从锦榻上滑了下来,整理了衣衫,这才走到福隆安跟前儿,双手叠在一起福了福,奶声奶气道:“哥哥好。”

景顺这小礼节逗得太后和富察皇后展颜,看向景顺眸光里多了些赞赏。都是纯贵妃教的好啊。

闻言,福隆安忙躬身行礼,“给四公主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