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年如意·上(二合一(第3/3页)

“总兵大人今夜何处安歇?”赵渊问。

步项明也有些醉醺醺的,打了个酒哏:“我、我骑了马来,拴在苑马寺里……一会儿回宁夏镇。”

“大人住下吧,我们旁边的村户走了,房间空着。”谢太初说。

步项明晃晃悠悠的走了几步,才回答:“好。”

冷风吹拂。

鞭炮齐鸣。

众人便有些熏熏然,连脚步都变得绵软缓慢。又走了一会儿,赵渊问:“将军,鞑靼人退兵了?”

“嗯暂时撤出边墙了。鞑靼人仗着自己骑兵精良,总是以大规模骑兵进犯,打着速来速去的劫掠战。若无人抵抗,就长驱直入。若有人抵抗就带着掳掠的粮食人口迅速离开。咱们的马不行,跟不上。就算勉强跟上了,数量也不够围堵他们。”

“将军为何忧心忡忡?”赵渊又问。

“……郡王爷真是观察入微。”步项明被他说中心思,并不避讳,“这一整个冬天他们都没有骚扰过边境,却在我边墙下结集千人,一次性冲入我宁夏镇肆虐。这一遭,宁夏镇附近兵力虚实已经被他们摸清。宁夏虽然号称驻兵二十万,然而紧急时刻可召集兵力不过千人,想想后怕啊。”

几人快走到村口,从那里看过去不远便是黄河大堤。

步项明叹气:“这批人马出了边墙,却没有撤退,沿着宁夏边墙周围屡屡试探,在寻找可乘之机。最近几日边墙沿线交火不断,以我军数量真的是捉襟见肘。更是让我这份担忧日益见长。若他们大举来袭,拿下宁夏镇甚至韦州城,则关中腹地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赵渊沉吟片刻又问:“我于军事懂得并不算多,只是喜爱围棋对弈,想必也有些共通之处。如今想问下将军,鞑靼人若真深入宁夏,直抵韦州,以我宁夏镇、前卫后卫三处精兵集结,岂非可以将他们围剿?宁夏卫所之兵虽然良莠不齐,但是还有吃兵饷的派遣驻兵五万,庆王府亲兵一万,再加上巡抚、监军带的私兵,左右能凑齐八九万了。加上粮草、补给、后备人马,说是二十万大军并不夸张。”

“二十万。呵……”步项明自嘲一声,“庆王、监军太监、巡抚大人,这三位贵人,哪一个是我这个宁夏总兵能调动得了的?庆王安于享乐不问军事,金公公只操心捞钱,巡抚大人娄震是个墙头草,自太子上位,便对金公公百般迎奉……我光杆司令一个,真难。”

说到这里时,终于走到了赵渊家门。

“我听闻了道长的神勇,遂过来瞧瞧神人。”步项明拱手作揖,“万一到时候……别的也不敢求,求道长看在宁夏镇周遭四十七堡的乡邻面子上,出手相助。”

谢太初沉默片刻,开口道:“步将军可知,天道无——”

步项明一脸迷茫看他。

赵渊拽了他一把。

“……救助苍生,我定竭力而为。”谢太初回礼道。

*

待安置了步项明。

谢太初回到家中,便瞧见赵渊便在进宝斋送来的那几口大箱子里翻找。

“殿下要找何物?”

“我依稀记得有一套《大端海内舆图》……”赵渊说,“不知在何处?”

谢太初看看院外喜庆热闹的新年样子,没再说什么,弯腰打开几口大箱子,翻找了一会儿,找到那张长宽约三尺的挂图,挂在帐幔金钩之上。

接着谢太初拿起桌上油灯,抬手照亮了挂图。

灯光下,大端万里江山尽入眼底。

上次看此图,还是霜降前,秋日里在端本宫内,他说了类似的话,有着类似的感慨。

“往北是奴儿干都司,外兴安岭为天然边墙。往南至琼州岛,再远便是万里长沙。东海之畔江浙鱼米富饶,河西走廊哈密卫瓜果飘香。两京一十三省,沃土十万里……”赵渊道,“寰宇之内,端若次之,则无第一。”

“殿下以为,大端为何强大?“谢太初问他。

“先前浅薄,以为因大端朝君主贤明、能臣治世、地大物博、又兼有铁骑火器。”赵渊轻轻叹息,“如今……知道不是了。”

他看谢太初,黑色的眼眸,在跳跃的灯光映照下明亮动人。

“大端之强大,应在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赵渊道,“君为民生,臣为民谋,社稷为民筑。则百姓安居、富饶有余,无人不愿生活在这样的乐土,无人不愿为此死守国门。这样的国家,何等外敌强权亦不可侵扰。”赵渊说。

“我以前看这大端江山,只感慨大端的广袤,认为大端绝不会与过往诸朝一般结局。如今再看,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每一处州府,都因民而存。若轻民而重利,便有千里江山、万里国土,又有何用,流沙做社稷,崩塌亦在倾覆之间。是大秦也好,是大汉也罢,就算是大端……因民存更因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