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煨灶猫开窍了(第2/4页)

“生生世世咒。”张知鱼面色古怪,转头就想起至今还是光棍儿的小舅李三郎,二十七高龄的南水县孤雁,可不跟被人下了咒似的,什么亲都最后都得告吹,忽然灵光闪现,对顾慈道:“该不会你咒了我舅舅吧?”

顾慈从来不会骗她,顿时又不敢吱声了,他也没想到竟然这般准,忍不住为自己辩解,道:“是他让我咒的,我不答应,他就往湖里跳,我能不说么?”

那会儿他才十岁,李三郎害了失心疯,顾慈怕他醒不过来,到时给小鱼添麻烦怎么说,当时便满口答应,李三郎的原话是想让他咒自个儿再快活五年,顾慈还买一送一,虔诚地加到十年。

李三郎果然高兴,事后还给他捣鼓了不少零花钱,只可惜如海的银子也填不满这钱串子,日日嘀咕在外头给他找药花了多少钱。

是以即便有李三郎帮衬,他依然身无分文,顾慈敢说满巷子就没一个人身上比他更干净的!

张知鱼才不管他诸多理由,眼前一黑,震惊道:“你咒我小舅一辈子老光棍儿。”

顾慈纠正:“十年,弹指一挥间。”

两人眼看着为个虚头巴脑的咒又要掀了锅,大伙儿便乐起来——该,叫你们日日翘着腿儿看笑话!

两人拌了一路嘴。

张知鱼一直觉着哪有些不对劲,在家看着给沈老娘着骂的李三郎才恍然大悟,格老子的,这条巷子不仅专出瘟猪儿,还净出光棍儿!

说起这事儿,那头保正也犯嘀咕,这五年巷子里也不见添丁进口,究竟怎个回事儿?

舒三郎小声道:“这事儿我知道为何,外头吃饭的客人说咱们巷子手里死得太多猪子猪孙,给猪大小儿咒了!”

保正手下一抖,筷子差点儿插到眼睛里,心里也惊疑不定。

这事儿转头就给张阿公知道了,在家吃着空心老萝卜,看着殷勤给鱼姐儿夹菜的煨灶猫,愤愤:这猫都登堂入室了,还说什么巷子里的姻缘给猪克了!

吃完饭,张阿公就拿了个扫把出来,指挥夏姐儿往顾慈脚底下扫,顾慈在张家早呆惯了,就是他一日不来,李氏还得问呢,看着夏姐儿就道:“阿公偷偷吐了几块老萝卜,你去扫那儿。”

王阿婆立刻放了筷子,看着张阿公冷笑一声,抬手又给他添了一海碗老萝卜,张阿公深恨这煨灶猫心思歹毒,指挥夏姐儿不停地扫顾慈的脚。

一老一少明争暗斗,夏姐儿忙成个陀螺。

张大郎从外头进来,见着小闺女拿着扫把,想着院子里的二郎,摸着肚皮咂嘴道:“外头二郎吃剩了好些骨头,不若一齐扫了。”

张知夏直起身,静静地看着爹,又看一眼慈姑和阿公,张知鱼暗道不好,这小猢狲要翻天,果然就见夏姐儿将扫把两把揉散了架,往上撒了个天女散花,大喊道:“都别扫了都别扫了,让张家给耗子打窝耍罢!”

干完这事儿,她又怕了,看着全家愣怔的脸,旋风一般炮得不见踪影,张知鱼听到房梁上有声音闷闷地说:“大姐,等娘睡着了你来接我,我怕黑。”

张知鱼还在生顾慈的气,两人已经一日不曾说话儿了,此刻见张家鸡飞狗跳的,顾慈便灰溜溜地回家,小声道:“明儿,我保准给小舅解咒。”

张知鱼竖了眉毛道:“是我小舅,小舅就是跟你好,也是我的不是你的!”

顾慈立即点头,从善如流道:“我明日就给三叔解咒,你别气了。”

张知鱼更不理他了,她是他咒人吗,她明明是气顾慈背着她偷偷给小舅下咒好不好?

顾慈见鱼姐儿不理他,很有些伤心,垂头丧气地转身家去了。

两人拌嘴是在张家院子里光明正大拌的,不出半日竹枝巷子都知道了鱼姐儿和慈姑不好了。

张阿公在家乐得多吃了一碗老萝卜,跟赚了一大笔银子似的。

那头顾慈也在家给娘罚着扫了一日的地——跟女孩儿吵嘴,太丢人!

每年春天顾家都会大扫除,但库房和书房从来都是顾慈和娘一块儿扫,今日他跑的也是这两个地方。

阮氏铁了心让他劳作,也不许别人帮他,顾慈干什么事都很认真,拿着扫把就去了库房,从里到外仔细地扫得干净。

这一动直做得月上中天放扫得净了,顾慈正欲关门,忽见得墙角有一团东西。

点着蜡烛一看,原是两张叠在一起的帕子。

顾慈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下就想起来这是小时候小鱼给他做的口罩,一时愣在当场,攥着帕子呆呆地坐在门槛上出神。

阮氏见儿子这两日话都不说了,便问他:“到底怎跟鱼姐儿闹起来了?”

这两个孩子这两年吵嘴越发多了。

顾慈看娘一眼,羞愧道:“我给她舅舅下了咒。”

阮氏吓得差点儿从凳子上掉下去,哑声儿道:“什么咒?你歪了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