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福分给你吧(第2/7页)

小关公公笑:“别的不敢说,过几年你若订亲,我必从神京回来看你。”

在张家的这么些日子,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惬意的时光,又跟张大郎成了结义兄弟,他心里已经将几个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侄女儿,将张家当成了可以回来的地方。

说完,小关公公又拿出一柄软剑给夏姐儿围在腰上,道:“这剑跟随我多年,如今我大了便用得少,你日后若习武有成自然可以用它防身,若不曾习武,便将它留个念想,便是日后缺钱了,也能卖几两银子。”

夏姐儿看着自己腰上服服帖帖的一圈秀剑,抽出来随意挥动了几下,乐得抱着小关公公大腿道:“以后谁欺负你,我就提剑为你撑腰子!”

小关公公笑起来,几人说至夜深方回了屋子。张家连夜做了若干药制的熏肉肉肠给他带到船上,还放了几套几个女娘缝的歪瓜裂枣衣裳,以及张阿公的两个花口罩给他包起来。

张知鱼趁着四下无人,掏出身上的大青叶膏给他道:“这个东西,若有外伤用了有奇效,便是破伤风也有不少的希望可以救活。”

小关公公是个武人,自然知道这药的价值,便是太医院也不敢说能有六成机会救活破伤风的病人,便是打仗,活下来的士兵和将军也多有被一道小伤拖死的,心下一惊,捏紧了药膏道:“这是哪来的?”

张知鱼笑:“天上掉的,有用就行了呗,但你可千万别给别人用啊,若出了事我们家庙门小,还担不起这个责任。”

小关公公心细如发,转眼就想到为什么张家不叫说出来,点头应下后,眼前忽闪过王大郎肚皮上的蜈蚣疤,瞬间明白了这人最后是怎么被治好的,便将东西仔细放在了贴身的荷包里,这可是家人给他的呢。

一行人又说了会儿话,等得船上都催了,小关公公才冲众人一挥手,潇洒地跳上船慢慢离了南水县。

送走小关公公,别说张家人不习惯,小关公公众忠实听众在家也闷了好些日子,幸而张家还许多事要忙,水田得请人耕种,饭馆得接着开,孩子们得继续学,李三郎还有乔迁宴要办,这般离愁也就淡了。

日子如流水一般过去,转眼就到了十月。

这日张知鱼刚从外头扎针回来,还不曾到家就在巷子口便闻到一阵浓香,似乎谁家在熬秃黄油,香得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不消说,熬油的自然是她家,每年这个时候乡里都有螃蟹送上来,若吃不完李氏就会做成秃黄油存起来,早上下面的时候吃,常能吃到过年都还有剩。

夏姐儿的肚皮就是个无底洞,哪里受得这番香气煎熬,只是家里不等人到齐从来不会开饭,她等得望眼欲穿还不见大姐回来,在家都哭两回了。

好容易哭得天色将晚,便乐颠颠地自个儿好了,一会儿又出门看一眼大姐回来不曾,此时见着慢悠悠和阿公走在后头的大姐,差点儿喜极而泣,不由捂着心口喊:“大姐,外婆家来了,提了好多螃蟹呢!走走走,快点家去吃!”

张知鱼已经一两年不曾见外婆,心里也想得慌,闻言小脸一亮,风一般冲进院子里。

张家大槐树底下架了一口铁锅,旁边一个高瘦的老妇人正站锅前发号施令,她小舅李三郎被指挥得连连告饶。

张知鱼一看这笔挺的背影眼泪都要出来了,快活地跑过去抱住老妇人喊:“外婆,我好想你!”

沈老娘身子骨素来健壮,被孙女儿一撞也跟老树似的巍然不动,伸手摸摸她的头,有比划一番,见鱼姐儿都长到自己腰上了才笑:“瞧瞧这样儿,越长越跟我年轻时候越像了。”

沈老娘常吹嘘自己年轻时给人叫琉璃翠,夸她水灵颜色好,单看她如今比寻常老太太好一大截的皮肤就知道,她老人家不曾说谎。

只这故事里的“人”有时是过路的客商,有时是乡下的赤脚大夫,沈老娘也是个惯爱说古的人,这话叫她说了几十年,每次来历都不重样,可信度便大打折扣。

当然,张知鱼还是很信滴,概因沈老娘不大识字,叫她造个琉璃翠的谎还是有些艰难的。

只张阿公素来觉着家中子子孙孙的优处都替了他,一听这话便不乐,眼珠一转,道:“我年轻时候也有个歪名,叫南水县小潘安,生得杏眼桃腮。”

谁都知张知鱼一双杏眼,此话便暗指这孩子的样貌跟姓沈的毫无关系,都是替了他老人家。

但沈老娘风韵犹存,张阿公都叫太阳晒皱皮了,是以沈老娘还未曾出战,便自有了一个小狗腿子给她撑腰。

夏姐儿口水也不流了,她不知道谁是潘安,但张阿公正站在她跟前儿,便看着阿公,思索几番,笑:“潘安也是个黑老猴儿?”

张阿公首战失利,哼了两声,灰溜溜地跑了,沈老娘险笑破肚皮,抱着夏姐儿亲了好几口,转头看偷懒的李三郎,不乐道:“惯会偷懒,快些熬少偷懒,晚上给我孙女弄一碗出来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