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志同道合(第3/3页)

严党在得知这些事情后,京城呼吁严嵩归来的声音陆续出现,频频地抨击着当前的朝政弊病,就差直接指责徐阶无能了。

却不怪严党突然如此激动,更是提出这般令人匪夷所思的建议,实质这种事是有过先例。

在嘉靖朝,首辅卸任后,再重回首辅的宝座,这并非是不可想象之事。前任首辅张璁和夏言,此二人都是卸职再重返。

严嵩昔日便是经过这种折磨,接任夏言的位置后,本以为成为大明至高无上的首辅。没过多久,嘉靖却是突然变卦,将夏言又给召了回来,严嵩只好怏怏地让出首辅之位。

现在严党正在面临着徐阶的清算,有消息灵通之士,知道徐党正在搜罗着他们的罪证,打算寻找合适的时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正是如此,严党的成员不论是为了报答昔日严嵩提携的恩情,还是仅仅为了一个自保,他们都需要呼吁严嵩重返朝堂。

严党在朝堂的势力早已经是根深蒂固,哪怕是经历徐阶的一轮清洗,但仍然是保留着不容小窥的力量,因而呼吁的声音并不弱。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其效果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甚至宫里都没有半点反应。

在这一件事上,却是体现出了徐阶作为精明政客的一面。

徐阶在上任之初,便是直接将权力进行下放,并建议皇上广开了言路,从而用实际行动笼络了朝堂的重臣和很多言官。

当政后,他并没有急于推出措施,故而没有让人挑出毛病的地方,甚至还“顺应民意”地整顿盐政,已经被很多人视为贤相。

现在不希望严党回来的,不仅仅是徐阶,还有非严党的朝廷重臣以及掌控言路的言官们。

在这种大环境中,严党的声音注定是被大流所淹没。且他们恐怕是选择性遗忘,严世蕃已经坐实了罪臣的身份,严嵩头顶着“溺爱严子”的声名,又岂能轻易归来呢?

这一个闹剧终究没有闹起来,严党的气数是走到了尽头,整个朝堂总体显得很是和谐。

吴山对于党争并不热衷,随着夏粮陆续运往京城,他亦是兢兢业业地开展本职工作,所有精力都放到了户部衙门的事务上。

反观林晧然更要积极一些,却是频频地前往城南拜访了一些朝廷大佬,已然是在为明年的京察做准备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