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0章 各表一枝(第2/3页)

水电厂同意之后,高磡上的地就足够了。

影剧院拆掉之后,靠近大街这边,竖起了五块巨大的广告牌,五块广告牌上,画的都是杰森他们设计的大楼,从危乎高哉的主楼,到里面的未来影城和小剧场,还有商场和超市,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酒店的空中花园。

这个地方,从此就变成了永城人喜欢驻足和议论的地方,看看广告牌,然后趴到广告牌和广告牌之间的缝隙,看看里面的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彼此就有了谈资和谈兴。

每天晚上,从工地上传来“嘭嘭”的打桩机的打桩声,还有蛙式打夯机的打夯声,整个永城都可以听到,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幢大楼的建造会有这么大的动静,大家听着“嘭嘭”的声音,就觉得,似乎是听到了永城蓬勃发展的心跳声。

最觉得扬眉吐气的,还是剧团的那些人,新的大楼在建造,旧的又已经拆了,剧团里一下子新来这么多人,学员班还在扩招,这让大家都感觉到,这剧团是真的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那茁壮成长的希望,想遮掩都遮掩不住。

好事情还不仅是这个,还有那个小虎,小虎现在只要到了大陆,就一定会到永城,大家看到,只要他到了永城,向南的身后就好像长出了一条笑面很好的尾巴,他跟在向南的后面,看到谁都是笑嘻嘻的。

和小虎一起来的,是台湾富邦金控下面的一个文化基金会的负责人,他们和永城婺剧团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十年的赞助协议,基金会每年会赞助永城婺剧团人民币两百八十万元,专门用于排演新戏。

小虎和冯老贵说,我们在台湾也一样,我们资助云门舞集和交响乐团,我们也资助很多的电影拍摄,在大陆,你们这里也不是我们资助的第一个项目,白先勇先生的项目,我们也有资助。

三月份,向南和两个新招来的女演员,她们三个人跟着小虎去了台湾,在台湾待了十二天,专门去云门舞集观摩和学习。

回来杭城,谭淑珍去机场接的她们,晚上和张晨一起在土香园大酒店吃饭,向南和谭淑珍、张晨说,我现在知道了,什么是把事业当成了事业做,张晨叔叔你说的没错,林怀民老师他们确实是一帮教徒,不仅在排练和舞台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我觉得我们也需要这么一群教徒,婺剧的教徒,这个,还不是开开会就可以解决的,我想,需要我们在学员班的时候,就把很多的观念灌输给小学员,我已经和小虎说好了,下次再送学员班的老师过去学习。”

向南喋喋不休地和他们说,张晨说对,向南,你这个想法很好。

“这一次来去台湾,我也一直在想,我们一定要排新戏,要有新戏,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没有去看过白先勇老师的戏,没有看过林怀民老师他们的舞蹈之前,谁会认为,昆曲和舞蹈还会有观众,但到了剧场,我吓坏了……”

“怎么了,南南?”谭淑珍问。

“里面全都是年轻人,你们想想,这么多的年轻人会来听昆曲,想象得到吗?”向南说,“所以我想,任何剧种,它能够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时间,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绝对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们的剧场,现在看不到年轻人,其实是没有他们想看的东西给他们看。”

张晨点点头说:“对,当年李渔写的戏,就和现在的当红电视剧一样,每一部戏出来,就会有一大堆的粉丝,戏剧本来就是大众文化,它就是应该受到大众欢迎才对。”

向南“嗯嗯”地点着头,她看了看其他两个女孩子,和张晨说:

“我们这一路上,也一直在讨论,我们一定要排新戏,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看老戏,我们想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戏,像什么《白蛇传》之类,电影都不知道出了多少部,大家对这个故事,早就没有什么期待,都看腻了,我们不能老是靠高台翻跟斗这一个噱头。

“大家不熟悉的老戏,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又太陌生,当然入不了戏,入不了戏,你怎么感动他们,所以我们想,我们一定要排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新颖的戏。”

“南南,你想排什么戏?”谭淑珍来兴趣了,问。

“新婺剧。”向南说,“我想排一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他们两个都是伟大的戏剧家,又是同一代人,他们还都是一六一六年去世的,我想把他们两个人的经历,还有他们写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紫钗记》,把这些都集合在一部戏里。”

张晨笑道:“向南,你这个想法不错,是不是受了张广天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