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周日的会

“信贷一旦开闸,则如水银泻地。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回暖的基础仍然薄弱,大量信贷资金溢出流向了股市和楼市。虽然上一轮深度调整的教训犹在眼前,但市场投资热情已不可遏制。随着投资需求出现,‘地王’再度发威,标志本轮房地产调整已经结束。”

中国最负盛名的《财经》杂志八月刊,发表了《楼市V型虚实》的封面文章,用一组报道和评论,差不多三分之一本杂志版面的容量,针对当前的楼市,发出了警示之声。

“由于本轮房地产调整半途而废,难以为政府部门、开发商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完整的风险指引,如果泡沫进一步累积,未来深幅调整的风险仍然存在。

“即使是最乐观者,也已经认识到,出于对‘保八’和‘维稳’的极度渴求,政府将继续维持现有的宽松信贷政策,但可能会进行局部调整。没有人清楚调整的具体时机和方式,但肯定‘短则在‘十一’后,长则在明年上半年’。”

《财经》杂志在这组报道的编者按中如此评论。

谭淑珍合上杂志,放在了办公桌上,手放在冰冷光滑的杂志封面上,她觉得自己隐隐约约感觉到的害怕,那困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夜晚的疑惑,似乎被验证了。

谭淑珍拿起电话,打给了姚芬,姚芬走了进来,谭淑珍和她说,马上通知各分公司的总经理,明天回杭城,后天开会。

“谭董,明天是周六,后天是星期天。”姚芬说。

“周六、周日又怎样?”谭淑珍问。

姚芬点点头说,我知道了,谭董。

“还有,你派人去报刊亭,买五十本这期的《财经》杂志。”谭淑珍把桌上的那本杂志,拿起来递给了姚芬。

周六的这天,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都应召回到了杭城,回到杭城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姚芬在电话里交待的,先去公司,从姚芬那里拿到一本《财经》杂志,姚芬和他们说,这是谭董要求的,大家今天晚上必须看完《楼市V型虚实》的这一组文章,明天会议要讨论。

“要求带着脑子来开会。”姚芬和每一个人说,“这是谭董的原话。”

这个要求,对许文辉、应莺和宋春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张木生、范建国和老万他们几个,脑子里民间智慧多于书本智慧的总经理来说,就有点难度了。

他们的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范建国虽然读到了高中毕业,但人还没有毕业,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就已经还给老师了,他的毕业考试,是在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照抄同桌完成的。

老万不用说了,张木生原来在市三建,是从挑泥桶的小工,一步步做到总经理的,他们那个时候,还是讲究“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劳动,人人说他脏”的年代,整个建筑公司,文化程度最高的也就高中毕业,在公司里,已经被叫做“秀才”了。

虽然担任了分公司的总经理后,谭淑珍一直要求他们多学习,但像张木生,是觉得自己年纪太大学不进,老万是说自己太忙,范建国则是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了向无限多的年轻女同志的学习上。

这也是谭淑珍要求他们带着脑子来开会的原因。

好在老万有郑慧红,张木生有一个周六带着小孩回家的当公务员的女儿,范建国自己类文盲,老婆倒正正经经是个大学毕业生,三个人也都把这一组文章啃下来了,领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有了。

第二天,大家都带着脑子去了公司,在会议室里坐下来之后,谭淑珍先让大家畅所欲言,讨论《财经》杂志上的这一组文章。

张木生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他说,对房地产打压的政策刚刚放开,才多长一点的时间,这刚刚才确认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现在就要把支柱拿走了?我们都是造房子的,这支柱拿走会是怎么个情况,谁不清楚。

范建国也说,开车都知道刹车要点刹,不能一脚踩死,一脚踩死那是会有危险的,我们等上面开始点刹再来应对,也来得及。

宋春明反对范建国和老万的这个说法,他说要警惕,这一波的房价地价的涨势,确实是来得又快又猛,现在已经不是靠点刹能够减缓速度,市场已经产生巨大的惯性,按照前几年的宏观调控的经验,上面要出手的时候,肯定会是同样又快又猛,只有这样才会见效。

应莺同意宋春明的说法,她说,现在网上有人在说,北京和上海的总地价,已经可以把美国买下来了,这个情况,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的情景很像。

“泡沫泡沫,都说泡沫了多少年了,结果呢,有谁见过泡沫,有谁知道泡沫破灭,会是怎么样的?”张木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