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鸡汤(第3/4页)

当然,这时代的科举制包含项目与后世为人熟知的差不多,皆是“重进士轻经生”的,学究科、明字科、明经科取士人数极少,而明法科已被律学所取代,又有各代官家的主观喜好在内,参试人数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最主要最正统的科举成才之路还是得走进士科。

而进士科又有重诗赋与经义的区别,全看上头官家的个人喜好,今时之官家却是个讲究经世致用的,登基十数年了,早已定下先经义、后策论、再诗赋的科举定制。

穿越来半年多的江春,终于第一次摸清这个时代的成才路子。对她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自己的专业终能派上用场。但想要从最底层的深坑爬出去,除了升学考试别无他法,对于双商有限、资历平平的她来说,这是需要拼命努力,认真下功夫的时代。

话说回来,古学录将各课程安排完毕,就直接点了班里几个身强体壮的学子去搬新书了,没有后世的第一堂课“自我介绍”,小江春好奇,他是如何将学生名讳准确无误地点出来的。

倒是身旁的胡沁雪,生了会儿闷气,终是憋不住转过头来,与小江春说起话来:“方才我喊来的那三个,只除了徐家老二你都识得了吧?”

江春点点头。其实徐二她也算“认识”了,只不晓得几人是何种因缘。

“那是我姑母家的侄子,叫徐纯,就是我表哥的堂弟,别看他人高马大的,其实才与你同岁,最是个爱惹是生非的,你要躲着他点儿。”江春转头望着空了的座位,嗯,这个“纯”字倒是与他在馆前的表现相称。

“喂,小呆子!你又望她作甚?她可不是好相与的,你可莫被哄了去。”胡沁雪误以为她还在回望那“班花”,着急了。

“胡姐姐,你识得她?”小江春试探着问道。

“算是吧,她娘是我家老太太侄女。”难得小话唠只说了这么一句就没下文了,江春也就不再追问。

没好久,男学生将书册搬进了学舍,按着座位发放下去,江春得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共五册,望着桌上散发着油墨芬芳的书册,她只觉得亚历山大!

看来这个时代对“四书五经”的学习,还是遵循着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第一年皆是先以“四书”打底的,外加封建礼教特色的《礼记》。然而,对于自己这个《千字文》《百家姓》都没学过的后进生……难度还是太大了!

当然,除了“教科书”,学里就未再多供一物了,散学后少不得与胡沁雪约着门口笔墨书坊买了流行的羊毫、字帖、手札等物,因着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成熟,笔墨纸张倒也不算贵。

晚间两人用了晚食,有一女学生来将胡沁雪唤走了,道是她兄姐寻她。江春虽奇怪未曾听她提起有“姐”,但仍不多言,只独个在学寝里,将上午领的新书拿出来,翻开最基础的《大学》看起来。

第一篇即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的内容,即是后世熟知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其后附有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等人的注解,句读分明的,字虽然都认识,但这从右往左的竖排版……真的很费眼力。

虽后世科举教材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但这时代可能是受穿越者的影响,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之派未得到大行其道的机会,科举教材对其书作尚未全盘接受,这点倒是令她欣慰的。

小江春眼看天色还早,将《大学》拿手里熟读,一个人在学寝里从左走到右,从东走到西的,来来回回背诵了个把小时。初春天气,天黑得早,眼见着才戌时(晚七点)不到,天色就已暗了下来。学舍里是有油灯与蜡烛的,只若要点灯的话得自己花这灯烛费,每月月末自有专人来回收,若有短少了的,补上钱财即可。

且胡沁雪还未归来,她一边等着她,一边倒是可以将就着混一下,点灯就待她回来吧。

书纸上的小楷不点灯是看不清了,她只拿出白日买的字帖来,斗大的字儿挪到窗前透光处,看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她又打了一盆水来,用手指头沾了凉水在地上描摹,虽没有笔墨写出来的真实感,但能描出指下的用力、回转之感,对于她这个从未练过字的现代人来说,亦是不错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能省下好些笔墨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