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3页)

【……】

庄迭看了几页网友斗嘴,把网页翻到底,还意外发现了一则刚发布不久的新闻。

在他原本准备按照小广告去那个地址,警方刚捣毁了一个传销窝点。

根据附近热心居民匿名举报,该窝点发布大量虚假广告、招聘信息,现已经被彻底依法查处。

……

庄迭还在看那条新闻,察觉到有人走过来,放下手机抬头。

“我叫宋淮民,是特殊事件处理小队的副队长。”梦中遇到的中年人站在他面前,“请跟我来,有些事想问你。”

庄迭点了点头,站起身。

宋淮民领着庄迭进了会谈室,示意庄迭找地方坐,转身去倒水。

借着倒水的机会,宋淮民打量着庄迭本本分分去搬小板凳的背影,心情依然有些复杂。

大部分人或许已经不记得梦里具体发生过什么,但他们受过训练,还能保留相当一部分梦中的记忆,宋淮民对刚才那场梦的印象还很清晰。

按照心理学界目前的共识,梦可能会展示一个人更真实的自己,也会暴露出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越是压抑自我,被压抑的一面越可能在梦里展现出来。

虽然大多数人梦中的性格都和现实相似,但也会有正好相反的——比如平时理智稳重的人,在梦里却横冲直撞;平时谨小慎微的人,在梦里反而叛逆狂妄、胡作非为。

宋淮民经手的案件里,甚至出现过一家公司里深受下属敬畏、雷厉风行的古板铁血上司,在梦里沉迷绣花,甚至把其他下属强行困在梦里,把所有人的衣服都抢来缝满了小猪佩奇的情况。

梦境不能作为现实的依据,也不可能因为梦中的举止不合常理就随意调查对方。

但按照庄迭的说法,他只是个普通的手工爱好者,生活平平无奇……

宋淮民下意识摸了摸身侧的配枪,看着徒手搓出了一台电锯、在这种噩梦里依然能保持冷静,面无表情窗户贴脸举著录音笔砸墙的年轻人。

局里专家总结的人格模型还是有些不够全面。

宋淮民定了定神,把一杯温水放在庄迭面前:“你是怎么找出那场梦的‘锚点’的?”

庄迭问:“锚点?”

“就是梦境和现实的连接……你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宋淮民皱起眉,“新闻已经说了很多次了。”

庄迭复习了一遍知识点:“现在知道了梦域和锚点。”

宋淮民揉了揉太阳穴。

虽然庄迭之前也声称自己是第一次入梦,但宋淮民依然更倾向于庄迭和他一样,是为了不引人注意,才在梦里有意隐瞒和有所保留,装成了什么都不知道的新人。

毕竟异变已经出现了整整三个月,相关的新闻、公告甚至阴谋论已经满天飞。除非有一个人,睡眠质量差到每天连梦都做不完整,又不关心新闻,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每天宅到自闭不和人交流,才可能对这场异变一无所知。

宋淮民其实不太相信庄迭的话,他不准备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结,换了个问法:“你怎么知道要砸那面墙,还能想起来吗?”

庄迭摇了摇头:“那是窗户。”

宋淮民微愕:“什么?”

“那面墙上有一圈被重新砌过的痕迹,说明原来该是一扇窗户,后来封上了。”庄迭解释,“我接受了你们给出的前提,我们是在梦里,就意味着所处的不是现实,是一个人记忆和潜意识的集合。”

“换句话说,如果潜意识的主人已经彻底认为那是一面完整的墙,被砌上的痕迹就不会再在梦里出现。”

迎上宋淮民有些茫然的视线,庄迭尽可能简单总结:“但由于某种原因,做梦的人不肯接受,所以痕迹才会显示出来。”

庄迭还有点怀念盥洗室里的镜子,有些遗憾:“这不是一场完整的梦,应该只是被单独拆出来的一部分,所以不够稳定……”

有人笑着问:“想不想看剩下的?”

这道声音低沉柔和,听起来甚至有些磁性,明明很好听,落到耳朵里却莫名勾起丝丝缕缕没来由的凉意。

宋淮民吓了一跳:“凌溯!你又在沙发上装死!”

“我是在研究案情,有个女孩子的家长报案,她家孩子昏睡两天了,刚把梦境记录送过来。”

沙发里胡乱堆着的抱枕被一只手扒开:“第一段,就是你们那组刚才考核的内容。”

宋淮民咳了一声,给庄迭解释:“这是我们队长,特殊事件处理小队负责人,凌溯。”

这人刚才应当是一直在沙发的抱枕堆下面埋着,宋淮民不知道他在,还很奇怪庄迭为什么有沙发不坐,反倒去墙角搬板凳。

“你也发现那幢公寓不对劲了?”

凌溯起身,走到庄迭面前:“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剩下的?”

宋淮民一阵头疼:“我们还没做背景调查,没建人格模型,这件事有点复杂,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