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以民为本(第2/3页)

“先生是指,燕王派人装作百姓夹在流民之中混入城内作为内应吗?”赵旭问道。

张九昭点头,“太.祖高皇帝修建应天京城时,城墙加固了无数次,殿下又兴建了一道外郭城,加上火.器,城池坚不可摧,只要粮草充足,守住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怕有内鬼。”

“这个本宫自然知道。”赵旭道,“若是如此,便是天要亡我,那么我也认命。”

赵旭的话让张九昭有些意外,“殿下。”

赵旭起身,负手走到一旁的窗前,看着殿内凄凉的景色,“其实本宫并没有把握能守住京城。”

“殿下既然知道必定消亡,为何...”

“先生是指投诚燕王,将大明送给燕王,以此保全性命么?”赵旭问道,“阿姊也这样劝过,但我没有同意。”

张九昭盯着赵旭,旋即躬身道:“殿下是武宗之孙,大明的储君,自然不愿意苟且偷生,沦为阶下囚。”

“燕王会杀-->>

我,也许不会,”赵旭又道,指着大殿案上一柄宝剑,“我不想像他一样,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一辈子都活在斗争之中,睁眼闭眼都是算计。”

群臣看到了皇太子赵旭与其父极为相似的阴狠一面,却并没有发现这个少年的内心深处,还藏着不同的一面,若说外界的心狠是因环境所迫,那么内心深处,则是本心使然。

非经筵讲学之期,于是问道:“殿下召臣来东宫...”

“先生有治世之才,可惜未遇明主,”赵旭道,“燕王有雄才大略,是个雄主,但对于百姓来说,未必是仁君,燕王世子与其父不同,也许将来,会是一位好皇帝,先生之才不应埋没,也不应随腐朽的朝廷而消亡。”

张九昭彻底愣住,也许世人都看偏了眼前这个少年,胸襟与气量,皆非老皇帝可比,且眼前的少年,才年仅十余岁,就连他也为之一惊。

张九昭旋即跪伏下,“殿下...”

赵旭走上前弓腰扶起,“好了,本宫知道先生想说什么,佛家讲究因果,今日的果,便是当年种下的因吧,作为他的儿子,理应由我来偿还。”

-------------------------------

——仪柔殿——

与此同时,一名东宫内使进入紫禁城内廷,踏入仪柔殿,带来了皇太子赵旭的令旨。

仪柔殿内很安静,内使入内自觉的将脚步声放轻,炭火灼烧裂开的一声爆响打破了宁静,“公主,是东宫的人。”

晋阳公主半躺在椅子上,怀中抱着一只狮猫,狮猫伸了一个懒腰,在晋阳公主的胸前蹭了蹭后便卷缩起,继续酣睡。

“公主。”内使走上前。

“太子殿下又有什么话?”晋阳公主抚摸着狮猫问道。

“殿下说,公主可以从仪柔殿出去了,今后进出宫门还像从前一样,自由往返。”内使道,旋即又补了一句,“但不能出京城。”

“哦,太子殿下这般好心?”晋阳公主道,“难道就不怕我出去与燕王世子做内应么。”

内使便又道:“殿下说,出不出去,公主都能知晓与安排外面的事情,无非是没了出入的自由而已。”内使旋即又看着不远处的一只鹦鹉,“殿下还说,公主是殿下唯一的同胞姐姐,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殿下不愿再与公主隔阂,也不愿公主像这只笼中鸟一样。”

内使传完话,便离去了,同时还撤走了看守仪柔殿的众多内侍,良久,殿内无声,晋阳公主呆呆的坐在椅子上。

直到出去的许润安回来,“公主,出宫的马车已经备好了。”

晋阳公主从仪柔殿离开,只带走了一只猫,而那只锦衣卫指挥使送来的解闷鹦鹉,却永远的留在了仪柔殿。

直到马车离去,身后没有追兵,也没有李皇后的教旨追来,寒冷的风吹起车窗的帘子,宫外的路上,晋阳公主看到了街道上一排排衣衫褴褛的流民。

今日一早,朝廷便下了布告,京城收纳各地灾民。

“怎么一下又这么多人?”晋阳公主望着灾民,期间还有许多不足腰间高的幼童。

“他们都是深受战争之苦的流民。”许润安解释道,“今日一早,太子殿下下令开城收容。”

晋阳公主再次瞧了一眼,道:“我想北平府此刻,也是这般情景吧。”

---------------------------------

——北平府·燕王府·圜殿——

殿内,燕王世子赵希言端坐于台上与文武百官商议着处置灾民一事,尽乎与朝廷一样,百官劝阻。

“大王还在凤阳府备战,京城未破,但北平的存粮已经不多,何况凤阳府一战,我军损失惨重,有司推测出的灾民数量庞大,若尽数收留在北平府,恐造成动乱。”有官员道。

“北平府乃大军的后盾,粮食便是命脉所在,若救济了这些灾民造成前线失败,那我们此次起兵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