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2/4页)

丫丫抢答道:“小瓶一毛五,大瓶三毛!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就问我,所有的价格我都能记住!”

小哥俩在心里狠狠羡慕了丫丫姐一把,跟姐姐凑在一起叽叽咕咕了好久,很用心地将货品价格一一记录下来。

但是他们幻想中的门庭若市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两人进来大半天了,只有一个来买火柴的老太太。

延安不太满意地问:“怎么没人来买东西?”

“因为白天还要上班!”吉安自以为找到了理由,“等晚上下班以后就好了,就像咱们小学门口一样。”

延安爬到梯子上,通过窗户向外张望,过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外面人挺多的,还有人在门口卖包子和豆浆呢。”

丫丫很有姐姐样子地将延安喊下来,叮嘱他不许爬梯子,又说:“以前来买东西的人还挺多的,但是现在不行啦!”

“为啥不行?”

“我也说不好,你们自己看吧。”

原因很好找,小哥俩在床边趴了一会儿就看出了端倪。

他们这个小卖部的窗口被门前摆摊儿的人挡住了!

这个院儿里做买卖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除了项大嫂这个小卖部,还有修鞋铺,裁缝铺,五金维修铺……

都是住在一楼半地下室的人家开的。

做生意很容易跟风。

其他人发现这几户人家可以在家里开店,而且政府不但没有查封,还给他们发了营业执照。于是,很多没有正经工作的船员家属,便也动起了做小买卖的心思。

如今每天早上都有人在家属院门口摆摊,烧饼、油条、包子、馒头、豆浆、豆腐脑,应有尽有。

而项大嫂的小卖部就在最靠近院门口的位置,正好被摆摊的人挡住了。

按理说既然这些小摊能吸引来那么多买早点的人,小卖部应该也能吃到一些引流红利才对。

可是,摆在小卖部正前方的那个摊子实在太大了。

他不但有炸油条的大锅,还摆了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更夸张的是,他还自己用油布和木头架子搭了一个简易棚子,供食客们堂食。

这个简易棚子一支起来,立马就将项大嫂的半地下室小卖部遮挡得严严实实。

连阳光都照不进去。

而且这个棚子是全天在的,早上到十点炸油条和麻团,中午到下午两三点卖锅贴。

小哥俩等了一天,将近四点的时候,那个棚子才被拆除。

“舅妈,能不能让那个叔叔去别的地方摆摊呀?”吉安觉得棚子太影响他们的生意了。

“等你大舅出海回来再说吧。”

项大嫂也是没办法,门前摆了这样一个摊子,搁谁身上都挺闹心的。

但是她去跟那家人商量了好几次,对方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然后第二天继续摆在那里。

原来还只是摆放桌子凳子,现在连棚子都支起来了。

再说多了,那家的男人就不耐烦了,眼珠子一瞪还挺吓人的。

她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孩子在这里做买卖,最怕惹上这种人。

所以这个摊子在她门前支了半个月了,她一直强忍着,只等项远航回来再说。

“等我大舅干啥?”延安半点不带怕的,“晚上就告诉我爸爸,让他把那个人撵走!”

项大嫂在他脸蛋上掐了一把说:“大家都是小老百姓,摆摊就是讨口饭吃的,真让你爸把人撵走了,对你爸影响不好。”

小哥俩觉得大舅妈说得有理,所以当晚回家以后并没跟爸爸提及此事。

但是十分详细地询问了渔业公司家属院的事情,到底归谁管理。

次日一早再次来到家属院的时候,他们就找上了那个正在支棚子的老板。

“叔叔,你能不能把棚子往旁边挪一挪?”吉安指着小卖部的窗口说,“你把我们家的窗户都挡住了。”

男人嘴上敷衍应着,手上却麻利地撑开油布。

延安张开手臂不让他在这摆摊,但是被跟过来的女人扒拉到了旁边。

“这里又不是你家的地方,我爱摆在哪就摆在哪!”女人轻蔑地往身后的小卖部瞧一眼,撇嘴说,“让你家男人出来说话,总让女人和孩子出来张罗,算是怎么回事?”

吉安和延安不高兴了,露出一模一样的蹙眉表情说:“我们就是家里的男人!”

两口子一起轻嗤了一声。

女人帮忙把棚子支起来,指着附近的几个摊子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生意的,你们怎么不管别人呢!没事就回家写作业去吧,别在这掺和大人的事。”

吉安拉着弟弟远离大油锅,然后也指着附近的几个摊子说:“这些摆摊的阿姨都是我们家属院的家属,你俩不是我们家属院的!不许在院儿里摆摊!”

忙碌的两人动作稍顿,男人抬头反驳:“少胡说,我们就是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