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5页)

项小羽心说您也不算啥普通老百姓啊,不过,面上还是赶紧答应了。

*

省大新闻系77级的学术汇报会被安排在周五和周六的下午。

出席汇报会的嘉宾,果然如杨一所说,全是大佬,坐满了阶梯教室的前两排。

新闻系三个班,每班挑选六名同学上台做学术汇报。项小羽的运气不错,被安排在了第一天进行汇报。

“他们怎么这么多问题啊?”沈太行的汇报再次被打断的时候,廖习兰不由跟着台上的人一块儿紧张起来。

“有人提问就说明老沈的汇报有亮点啊,你看之前2班的那个,讲完就下台了,一个提问的都没有反而更难受。”项小羽在她手背上拍了拍。

廖习兰嘀咕道:“早知道会有这么多人来旁听,我就早点准备了。”

前两个学期,新闻系也办过这种学术汇报会,根本就没有领导参加,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没想到这次的阵仗会弄得这么大。

坐在她们隔壁的是三班的一个男生,听到她们的嘀咕,便笑眯眯地劝道:“你要是没准备好,可以跟我换换顺序,我是明天的。”

廖习兰翻个大白眼,没搭理他。

领导又不是天天有空来听学生的汇报会的,今天就是最强阵容了,明天还会不会来都不一定。

廖习兰跟项小羽不同,她毕业后就想去报社当记者,这次好不容易能在几位报社领导跟前露露脸,傻子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去做汇报,项小羽在心里默默合计着前面六七位同学的汇报内容,涉及到报纸的新闻报道、新闻机构改革、新闻教育改革、新闻真实性和党风,还没有人专门去谈电视新闻的问题。

所以轮到她在倒数第二个上台的时候,她心里还有一丝小雀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我今天要汇报的内容是,如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

项小羽走上台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温柔就对身边的沈副台长说:“老师,你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班这个叫项小羽的学生,她来上大学之前在海浦的一个广播电台当过好几年的播音员,现在省大的广播站就是她在负责的,办得还不错。”

沈副台长点点头说:“形象和嗓音挺好的,既然是搞播音的,怎么没考去广院,却跑来省大学新闻了?”

省大新闻系的毕业去向,大多数是要去报社杂志社的。

温柔哪里知道项小羽是怎么想的,随口说:“我们新闻系比广院的分数线可高多了,来省大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学生挺上进的,这学期好像还去广院那边办了旁听证。”

沈副台长无可无不可地“嗯”了一声,倒是对台上的汇报内容更用心了些。

“从今年起,党的工作中心已经渐渐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相应的关于经济的报道自然也变成了我们新闻报道的重点。如今很多报纸已经给了经济新闻大篇幅的版面,今天的省日报上,32个版面中,有20个版面报道的是经济新闻。而电视里的经济新闻报道却不太突出,我统计了一下本周省电视台的经济新闻,每天都有,但是多数以报道各单位的领导会议,例行公事,组织活动为主。我近期采访了十五位家中有电视机的同志,其中有十人认为,经济新闻报道缺乏知识性、趣味性、过于枯燥,离生活太远了,另五位同志没有对经济新闻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因为他们只会用电视机看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

阶梯教室里传出一阵爆笑。

此时,项小羽的汇报也荣幸地被领导打断了。

不过向她提问的不是她以为的省人广的副台长,而是他们的系主任。

“咱们省台的新闻节目分好几个时段播出,每个时段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你的这个结论来源于哪个时间段的新闻?”

“早九点十分的,下午两点十分的,还有晚上八点十分的新闻专辑我都看了。特意跟班长借来电视,在小会议室里看了一个礼拜呢。”项小羽笑着说,“其实咱们电视台的经济新闻内容算是比较丰富的,介绍过兴办沼气,玉米万斤,先进的奶牛饲养法,还介绍过百货商店营业员锱铢必较,称重标准,但是我觉得其中很多新闻都不够‘普及’也不够‘专业’,像是有些农业问题,城市居民不爱看也看不懂,而希望看到这些的农村社员家里又很少有电视机。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

沈副台长抬笔在本子上记录了几笔,便笑着发问:“这位同学,省电视台这么多经济新闻节目,就没有你能看得上眼的?”

项小羽乐呵呵道:“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一个正面事例了。刚才我提到的百货商店锱铢必较,称重标准的那个新闻,我觉得就很好,最起码作为一个普通的电视观众,我是很喜欢这一类新闻的,既贴近百姓生活,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这个节目是在下午两点十分播出的,我看完了这一期的报道以后就非常期待下一期的节目。事实上,第二期的选题也很好,讲的是市场上商品搭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