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3页)

景星阑摇摇头:“在没见到真人前,谁也没办法说他是真是假。”

顿了顿,他很感兴趣地问道:“你对这个魔眼这么感兴趣,是打算把他写进文里吗?”

“自古重瞳出奇人,”乔镜说,“或许这个故事以一段传奇作为开端也不错,可以营造出一种史诗的氛围。”

“那你是打算写高武世界?”

乔镜轻轻“嗯”了一声。这也不是他随随便便就决定的,低武世界人的因素占比太大,写到最后免不了会牵扯到各种势力纠葛,人物给人的束缚感也会更重,这就偏离了乔镜的本意了。

初始设定对一本书后续主旨和发展的影响有多深,作为作者,他是很明白的。

“自由啊,”景星阑叹道,“自由也分很多种,你的主角想要追求的是哪种自由?”

“每个少年最初进入江湖时,都是希望自己名扬四海的,”乔镜拾起桌上的笔,似乎是在思考,却迟迟没有下笔,“选择不同,际遇不同,最终早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和对自由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自由是有边界的,侠不能以武犯禁;有人追求彻底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无论是亲人爱人之类的羁绊还是俗世的道德法律都无法对他形成阻碍;还有人崇尚心灵的解放,比如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景星阑这个问题倒还真把乔镜问住了。

他的主角追寻的,究竟是哪一种自由?

人物弧光的安排是件和小说主线息息相关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乔镜需要写出主角的成长变化,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不过由于之前在刘家村老人口中听到的那个故事,他更偏向于内在的成长线,体现主角在经历了多年的江湖闯荡后,终于领悟到了自己人生所追求的那种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释然。

“我发现你很喜欢老庄学说,”景星阑坐在旁边喝着茶,一派悠闲自在的样子,因为就在前不久地里的作物刚被他全部采摘完毕,现在的他基本算是无事一身轻了,“之前写《君不见》的时候也是。庄子这么让你着迷吗?”

他觉得自己要是当真生活在古代,并且出生于皇家的话,一定是法家的忠实拥护者。所以虽然景星阑也看过不少道家的著作,但却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过乔镜会喜欢庄子这件事,景星阑其实也并不意外。他的性格本就很适应清静无为的理念,用句不太恰当的话来说——他脑洞大开的时候,比起庄周梦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好吧,”乔镜回答,“不过相对而言,仙侠和武侠对道家学说的相性是最高的。”

他总不能在仙侠世界写什么君权神授吧。

毕竟,仙侠的本质就是以凡人之力挑战天道神明,乔镜写了这么多年文,可不会犯这种底层逻辑自相矛盾的低级错误。

“最近城里没有什么事吗?”他用声望值兑换好了几本书,但暂时放在一边没有看,而是转头问景星阑。顺便还从景星阑面前顺走了他的茶杯。

景星阑笑望着将自己杯中茶水一饮而尽的乔镜,十指交叉问道:“你说的是哪方面?”

乔镜无奈:“你明知道我问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想知道第二册 的售卖情况的话,”景星阑故意沉吟片刻说,“那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火爆,还有非同凡响。”

镜书坊已经断货很长时间了,因为之前的那场官司,如今的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晏河清盗版书存在。梁帝还借此机会狠狠收拾了一下各大商会,那位张老板最多不过是个书商,他背后涉及到的盐商皇商和官员势力网才是他打击的重点。

但乔镜也确实因为这次自上而下的彻查肃清沾了不少光,现在城中的各大书商似乎都认定了晏河清本人就是哪位王子皇孙,对于镜书坊的段老板更是百般讨好,纷纷表示自己迫切希望和晏河清见一面,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当然,他们都被段然微笑着婉拒了。

可老是这样下去也不行,段然在征求到景星阑的同意后,把晏河清新书的消息稍稍透露给了外界一些风声。书商们的心情先不论,在知道晏河清下一本书准备写武侠后,读者们一个个都乐得像是发了疯——

武侠好啊!

市面上售卖的这些话本中,武侠小说几乎占了四成以上,各种《武林密史》、《江湖儿女英雄传》、《侠客武义》都在民间卖得十分火热。

而且这些话本尤其受少年们的欢迎。他们喜欢武侠喜欢到什么程度?

喜欢到基本每天,城中都能听到父母挥舞着笤帚的骂声:“半夜偷摸看闲书,一到学堂就犯困!我看你是找抽!”

但就算被笤帚打得屁股开花,该看的闲书还是一样不落,并且每天都有人跑到镜书坊的铺子前,询问老板晏河清的新书到底什么时候能上,他们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