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5/6页)

唐泛无奈一笑:“所以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建议你走第三条路。”

汪直瞪眼:“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过第三条路了?”

唐泛道:“当时我通过师兄,给了你两个建议,一是军功,二是东宫。”

汪直:“那算什么建议?”

唐泛:“你可不要小看这两个建议,许多事情未雨绸缪,都是要从很久以前就准备起的。”

汪直:“你能别说那么多废话么?”

唐泛叹道:“你能多点耐心么?你如今在外立有军功,虽说是监军,但谁也没法抹杀你的功劳。我大明自土木之变以来,对上北方外族,就很少能够取得胜利,你这几仗,可谓打得大快人心,军心一振,这其中,作为首倡者,汪公功不可没,足载史册。”

这通吹捧堪称“润物细无声”,实乃最高境界,汪直果然被说得面色舒展,露出“算你小子说到点子上了”的表情。

“但是,”唐泛话锋一转:“你发现了没有,在你带兵在外的时候,朝廷里面反对你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少过?”

“怎么没有发现?”一说到这个,汪直也脸色一沉:“无非就是些不知变通,自诩清高的书呆子,看不过我等宦官掌兵权罢了,还说什么好大喜功,若放在永乐年间,连三宝太监都能带兵打仗,他们还敢这么说么!”

唐泛道:“这其中固然有些清流的意见,但还有一个人的意见你不可忽视。”

汪直:“谁?”

唐泛:“陛下。”

见汪直愕然,唐泛道:“你别看你每次请求出征,陛下都同意了,但实际上,他对你的亲近感,正逐年在下降,这点不需要我说,你应该能感觉到,不光是他,连万贵妃如今都不肯见你了,这正是因为你长期在外面带兵,疏忽了经营宫里的关系。”

汪直郁闷道:“逢年过节我也没少往宫里送东西啊!”

唐泛:“东西能比得上人吗?那尚铭还成天在皇帝贵妃面前晃呢,他还长着一张嘴,不比你那些东西好用多了?就算你在宫里还有自己的人,但他们谁也比不上你的资历,陛下和贵妃对你另眼相看,是因为你自小在他们跟前长大,那份亲近谁也比不了,可若是你常年在外,不肯回来,他们肯定会觉得你贪恋权势,甚至把持军权,再加上尚铭、万通那些人日以继夜在他们面前说你的坏话,你自己想象,你离失宠还有多远?”

汪直不由坐直了身体,唐泛一通分析,可谓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那我应该怎么做?”

唐泛道:“你有军功在手,这是你区别于尚铭那等人的标志,但是就算你不是宦官,也不能长掌兵权,虽说你只是监军,可主帅王越,副帅朱永,哪个不与你交好?这是人臣大忌!所以两年前我就劝过你,让你立了军功之后就回京……”

汪直不得不郁闷地承认:“当时是我没听你的建议。”

因为汪公公立军功立上瘾了,在外头也很爽,远离京城,上面没人管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唐泛沉声道:“但现在也还不晚!等到河套的战事告一段落,你便可上疏向陛下请求回京,奏疏该如何写,如何才能让陛下对你重新生出亲近之感,这你比我熟,我就不说了。”

汪直:“那回京之后呢?”

唐泛:“回京之后,就好好经营西厂和名声,东西厂为陛下耳目,向来为百官所厌恶,但这耳目用好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如今万安、尚铭等人虽然对上逢迎,御下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你能以此救下一两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名声马上就会树立起来了。”

汪直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

一直以来他与朝臣的关系都不太好,朝臣讨厌他,他也看不惯那帮大臣,前几年还觉得自己挺威风,现在意识到危机了,终于也开始想起要弥补关系了。

像怀恩那种处处与人为善的,汪直学不来,他本身就不是那个性子,勉强做了也只会不伦不类,但如果按照唐泛所说的却不难。

唐泛:“还有,如今对于尚且心怀正直的大臣来说,太子就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你若能与太子为善,对你以后的名声前途也有助益。不过这一点要更难一些,因为贵妃不喜太子,你若顾忌贵妃,也不必做得太露形迹。”

被他这么一说,汪直顿觉心中块垒去了大半,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虽然困境依旧,但至少他不会再觉得火烧眉毛了。

汪直道:“你被免职一事,我会想办法的,若有机会,就在陛下面前为你说情。”

唐泛倒不在意,他给汪直出主意,本来也不是为了这种一事换一事,摇摇头道:“那你晚点再帮我说情罢,我回头要离京一段时间,就算陛下起复,我也不想这么快回来当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