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3页)

两口子不受影响,八福晋从决定出来做事起,就已经做好了被人诋毁的准备,隆科多这点手段伤不到她。

比起隆科多,她倒更担心皇贵妃在女子联合会给她使绊子,不过皇贵妃已经数月不曾出宫了,只担了个会长的名头,荣贵妃也不能常常出宫,公主们要学的东西多,具体做事的还是她和太子妃。

大清在这个夏天的热闹可不只是两出新戏,朝廷先后成立了报社和求真馆。

前者发行报纸,面向整个大清收稿,大清女子联合会在上面还拥有专栏。

后者,里面的成员待遇和翰林院相同,只是要比翰林院低得多,入了求真馆,只能从□□品的微末小官做起。

入求真馆需要考试,不考四书五经,只考算学和杂学,每年六月份安排省考,过了省考,才有资格到求真馆来参加十月份统一的招考。

考生不要求有功名,对身份也不做要求,奴籍、贱籍都可以参加考试,只要过了省考,就可以转为良籍,恢复清白自由之身。除此之外,还特意点明了不限男女。

毕竟不是科举考试,选进来的人也都只留在求真馆,而非像科举考试那样可以入翰林院、入六部、外放做官,所以报考条件虽然放得宽,但反对的声音并不大,毕竟大家都忙,年初的时候,各个省都是领了任务的,必须要建成的公办小学数,长度、宽度和厚度都有明确规定的水泥路,新型纺织机的推广……

新鲜事物不断涌现,闲得跳脚找麻烦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至于读书人,那就更忙了,大清去年立太子,今年便开恩科,太子亲自主持会试,一甲三人,二甲四十人,和往届都差不多,唯独三甲整整放出了一千名额。

而且在考前,录取人数就已经写在了邸报上,天下读书人,尤其是屡试不中的举人,简直都要疯了。

报纸创办后,太子又屡屡在报纸上发文章,其中有几篇都是在求才,朝廷缺人才,国家缺人才,所以明年再开恩科也说不定。

大萝卜在读书人面前吊着,不趁朝廷缺人才抓紧时间读书考科举,难道还要等到朝廷不缺人了,恢复以前三年一届一届百十人时再考吗。

谁都不是傻子,就算有傻子想不明白,难道还不会看报纸吗,报纸上可是不止一次地站在天下读书人的立场上分析过朝廷的人才政策。

时代不同了,隆科多的手段没能伤到八福晋,几次去四贝勒府堵人,四贝勒要么留宿在衙门里,要么就去太子府里住着,避而不见的意思很明显。

隆科多不得已只能进宫去求皇贵妃,宫里的规矩不像往年那样严苛了,隆科多做为皇贵妃的弟弟,虽然是白身,可是只要皇贵妃愿意,他递牌子进宫见一面并不难。

皇贵妃远比隆科多要了解太子,所以出事之后,她没为隆科多求情,如今也只能戳破隆科多的幻想。

“太子重视女子,重视大清女子联合会,你与赫舍里氏和离之事,是女子联合会办的第一桩差事,而且传遍大清,无论是为了表明太子的态度,还是维护大清女子联合会的权威,没有大的功绩,你想重新被启用是不可能了。”

隆科多也是这几日才慌起来,四贝勒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太子的态度,不然四贝勒为何不拉他这个舅舅一把,不过是做个中间人而已。

“可我连官都不是,又怎么可能有大的功绩?姐姐不是同荣贵妃关系不错吗,若是荣贵妃肯开口,太子总要听的吧。”

皇贵妃哪有脸开这个口,还不够丢人吗,而且她就算是和荣贵妃关系不错,那还能比得过荣贵妃和太子的关系吗,荣贵妃向来是不管这些事儿的,她哪来这么大的脸跟荣贵妃开口。

“你若真想做官,那也不难,去参加武举,重入仕途,太子爷只罢了你的官,让你在家反省,没说不让你参加武举,以你的本事,拿个一甲应该不成问题。”

若不是娘娘满脸认真,他都怀疑是在故意同他说笑。

“我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做过从一品的步兵统领,怎么能从头开始,就算是拿个武状元,也只能做御前一等侍卫。”

更别说他这个年纪,体力早就不如从前了,未必能拿得下来武状元,榜眼探花只能做二等侍卫,若是二甲,前十名留在宫中做三等侍卫,后头都打发到军营里去了。

一等侍卫他都觉得丢人,更何况二等三等。

隆科多并非是爱面子之人,但那得看在谁面前,在太子爷面前他可以不要面子,在以往的下属面前,他还能不要面子吗。

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他就做了万岁爷的一等侍卫,现在过去快二十年了,若是又回到原点,还嫌他在京城的名声不够响亮吗。

隆科多满心不愿,皇贵妃也不想再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