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佛祖闻言,心中甚喜,他用温和的目光看向苏寻道:“陛下若真能发菩提心,度救苍生,使生者免于罹难,死者得以安息。那么吾定当尽心力,全法义,将三乘法书作三藏真经,尽天心,合人道,兴大法。”

如来佛祖此言一出,苏寻目光轻轻闪动。

他没想到,佛祖竟然这么干脆、痛快。

一开始如来佛祖提出吸纳百家精义,取道法真意,融于佛法时,苏寻心中是有危机感的。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于各种原因,他对佛门的感官一般,更不希望佛法独大。所以,他才在后续的言语中,暗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佛法不可以干涉百家精义。

第二个条件,必须要由佛门中人亲自前去拜会道门,并且必须由道门中人主掌全局。

第三个条件,佛法想改变,须得将法义写出来,先送到青羊宫,成为百家中的“释家”,且只能由道家,或是百家去改变佛法,而不是让佛法改变道家或是百家。

这三个条件,可以说是很苛刻了。虽然他说的隐晦,诸天菩萨罗汉,大多都不甚清楚,但也有少数存在,如弥勒佛、观音菩萨隐约猜得到。

而作为“世尊”的如来佛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苏寻的意思。

原本苏寻以为,如来佛祖会大谈条件,而他自己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如来佛祖并没有任何争锋的意思,对于他提出的条件,全然答应了,甚至心中甚喜,绝非是装出来的。

这让苏寻大为改观,不由得看向如来佛祖,只见如来佛祖周身佛光缭绕,澄澈明净。

而他的眼中,则现出了无限的慈悲之色,似乎在为苏寻能够发作菩提心而感到开心。

苏寻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苦海幻境当中。

这一瞬间,他明白了。

也许对佛祖来说,佛法,未必很重要。

苏寻道:“我佛慈悲,佛祖之心性,当受苏道真一礼。”他面向佛祖,恭恭敬敬地稽首至胸,行了大礼。

这一礼,诚心诚意,既是钦佩,也是致歉。

诸菩萨罗汉,亦或是道家天仙见状,都觉得奇怪。这一场盂兰盆会,处处透着玄机,但非有莫大智慧者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蕴意。

按说以苏寻的身份,也完全没必要行如此的大礼节。而事实上,如来佛祖见到苏寻行如此大礼,也的确是以礼相回,并未白受。因为,在如来佛的眼中,苏寻也并非是什么都没做的。

但是两人都心领意会,反倒是剩下了其他人,不明其意。

当然,菩萨罗汉,道家天仙,都是非同小可的存在。哪怕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从苏寻和如来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这一次的盂兰盆会,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而其中,亦有几人,明白了些许。甚至仔细回想之后,便推算出了一切的始末。诸如那观音菩萨,眼中浮现出了几分异彩,最终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

幽冥界,地府。地藏王菩萨虽未参加盂兰盆会,但是,谛听却将会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她。她轻轻摸了摸谛听的额头,也道了声:“善哉、善哉。”

盂兰盆会就此圆满。如来佛祖又与诸佛、众仙谈论了一番道法心得。随即,与苏寻好生论道了一番。苏寻这才知道,如来佛祖的对自然造化,混元道果的造诣,要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之外。

三言两语的点拨之下,竟然让苏寻有大彻大悟之感,只怕这位佛祖的道行,果已达到了正果,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生不灭,清静自在。

也难怪,这现在三乘法会如此的精妙了。

苏寻甚至毫不怀疑,如来佛祖不止精通道法,对诸子百家,也绝对是了如指掌。毕竟他可以监听三界,诸子百家的学说对于如来而言,绝非是那么难以理解的。若是如来佛祖真的只是想融百家于佛法,也完全不需要请示谁。

只不过,如来要做的乃是传法布道,普度众生,而不是剽窃。一来,需要名正言顺。二来,也需要天人相助。若是单纯的剽窃道统,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得罪了,何况也不能达到自己救度苍生的宏愿目的。

这一点,对苏寻来说也是一样,所谓法不可灭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他不是需要与如来合作,而是要针对佛法,侵吞道统,固然有很多办法。但一来便如波旬一般落于下乘,二来大动肝火,必然有碍天心人意。

于是此次盂兰盆会便渐渐散去。临走之前,如来将一枚菩提子拈出,命人恭敬奉给金阙玉晨大帝,道:“陛下,此乃我于大雪山菩提树下悟道之时,得来的心得。既陛下愿意发菩提心,那么便将此菩提子交由陛下,愿能妥善,必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