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张如京来了(第2/3页)

再加上,张如京到华夏办厂的时间,也比前世提前了将近十年,这也就意味着,张如京能为华夏的芯片事业至少再奋斗三十年。

说真的,方辰自己都不知道,这位用十年时间,以一己之力将华夏芯片制造水平带领到世界前列,就被称之为华夏半导体之父的张如京。

如果有三十年的时间,安安稳稳的扑在华夏芯片上,并且再加上他的支持,华夏芯片会成长到如何一个地步。

“我也这么认为。”张如京认真的点了点头。

方辰这一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已经跟他简单的通报了一下,他不得不说,方辰准备的实在是太齐全了。

他本来还准备打算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把擎天芯片给拉扯起来,可现在一看,方辰快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

说完这话,他和方辰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笑声中,有对华夏半导体发展未来的无限信心。

载着方辰和张如京的车,来到了洛州单晶硅厂。

硅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硅,就没有现在的半导体产业,更别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未来的物联网了。

所以说,想要生产芯片,健全整个半导体产业,打通所有产业链,掌握所有的关键技术,那必须要从硅开始着手,解决硅原料的问题。

其实华夏对硅的研究很早,1957年就开始研究硅,并于两年后就研制出了高纯度硅元素,以此来作为原料研究与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目前能提供的半导体材料有硅晶片、砷化镓、磷化铟、锑化镓、锑化铟等晶体材料和一些化合物与固溶液的外延片,其中有一部分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出口。

至于说,为什么方辰会来到洛州单晶硅厂,这倒并不是说方辰偏袒洛州,偏向洛州的企业。

实在是因为洛州作为重工业城市,底蕴太过于深厚。

一五时期,苏维埃援助的152个重大工业项目,洛州占了六个,在当时全国重点建设的八大重工业城市中数量排第二,华夏第一个拖拉机厂就坐落在洛州。

然而方辰现在所来到的洛州单晶硅厂,则是华夏最早成立的国有大型硅材料生产企业,成立于六十年代。

并且也是现在华夏仅有四家,能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之一,产量仅排在申城菱光实业公司之下。

至于说单晶硅方面,虽说能生产的企业多一些,但像洛州单晶硅厂这样,拥有直拉、区熔、切片、磨片、抛光,并且区熔直径大于3英寸,直拉直径大于5英寸,在全华夏,只有峨嵋半导体材料厂能与之媲美。

说个不好听的,就连华晶厂,以本身硅原料生产水平来说,在洛州单晶硅厂,就是一个弟弟。

甚至美国美沃公司跟华夏四佳公司合资成立的麦斯克电子材料公司,还租赁了洛州单晶硅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经过改造后,其生产的4英寸和5英寸单晶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既然有这么一家硅原料厂在这里,方辰又何必麻烦,直接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洛州单晶硅厂给收入囊中算了。

毕竟相较而言,洛州单晶硅厂不管各级干部和职工,对于他,对于擎天的认可程度都比较高,甚至他一些同学的父母,就是洛州单晶硅厂的。

最重要的是,也不用搬迁到申城,直接就能形成战斗力。

只不过,电子工业部那边有些不太愿意放手,毕竟跟华晶厂不同,这洛州单晶硅厂,各种指标都可以说是全国硅原料厂数一数二的存在,并且每年有50%以上的产品,都出口创汇,一时间,他们真有点不舍得。

但不舍得也必须舍得,方辰刚才也说了硅原材料是所有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开端,所以他不可能不把这些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且,现在洛州单晶硅厂的年产量才20万吨,这也太弱了,根本不够用。

“方董,张总,现在厂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只有二十万吨,所以导致成本比较高。并且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现在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新硅烷法,用此法生产的多晶硅纯度高,废料少,原材料消耗低,污染小……”

洛州单晶硅厂的厂长,田伟华指着车间的生产现场对着方辰和张如京,殷勤的介绍道。

张如京默不作声的走过去,看了看刚刚生产出来的硅晶圆片,以及整个的生产流程后,又走了过来。

他对着田伟华说道:“我看你们用还是最原始的西门子法,连改良的西门子法,三氯氢硅氢还原法都不是。”

田伟华也不脸红,害羞,反而摊了摊手直言道:“国外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就连这最原始的西门子法,还是十年前,我们和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燕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洛州有色院,浙大,河工大,凭借一点点的外文文献,摸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