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6/6页)

“速滑运动员是很吃基本功的,技术上的缺陷会伴随一整个职业生涯,很难改变。”

“如果你能对每个人了如指掌,就能在比赛中迅速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

“至于在比赛过程中,路线的选择,时机的把握。这就要看你的临场应变能力,当然,也要结合对手,做赛前分析。”

有时候讲着讲着,徐清还会在纸上把图画出来,然后再向他提问,又或者播放一些以往的比赛录像,一边观看,一边讲解。

其中有一个视频是好几年前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其中就有程森和徐清,他们本可以拿个第三,最后却落到了第四。

徐清滑的正是第二棒主力棒次,他在说起的失误时很是坦诚:“我在过这个弯道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给了匈牙利运动员超越的机会,后面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反超。这次失利我要负主要责任。”

虽然他这么说,但是透过电脑屏幕,顾染也能感受到,徐清的实力是他从未见过的强,他们俩根本就不在一个技术水平上。

他只见过徐清做示范,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对方真正冲刺起来是什么样子。

看过几个他的比赛视频,尤其是其中一个世界杯夺冠的视频,顾染不免有点小小的期待,想要见识一下世界冠军在冰面上全力冲刺究竟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他甚至期待,能和徐清比试一场!

徐清见他直勾勾的盯着屏幕发呆,看他眼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

于是,抬手在他后脑勺轻轻抽了一巴掌,笑骂道:“想都别想。”

顾染瞬间安陵容附体:“原是我不配。”

这一个星期都是恢复性训练,顾染利用休息时间给徐清当童工。做好了PPT两个人还找了个没人的办公室,试讲了一下。

徐清坐在下面,就跟论文答辩似的,听完了还要提问。

他问的问题刁钻又古怪,顾染想都没有想过:“这个……你事先怎么不提出来?”

徐清摊手:“你分享完之后难道没有提问环节吗?没人会事先通知你他们要问什么。”

经过反复补充和调整,最后,顾染总算是顺利完成了这次分享。

高梓逸、梁可欣和赵婷三个参加了集训的人一致给出了最高评价:“那个加拿大人讲了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懂,但是你讲的这些,每一条我都明白了。”

经过这次集训,回来之后的分享,顾染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对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技术和速度或许可以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来达成目标,意识和大局观却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

进入八月下旬,顾染就该开学了,他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在学习和训练之间该如何平衡,成了他现在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