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页)

班哥默默转移阵地。一只手能做的事,超乎想象。不费一刻钟,已经见效,不枉他苦习房中术。

趁她情迷意乱之际,往她耳边吹热气:“下个月出服就和我大婚,好吗?”

她的声音像蚊子哼哼叫,凑近了才听清:“……不好……要先回百里家……”

班哥面如沉水,再接再厉:“知道为何我说百里家女郎不好做吗?他们家吃素的,大鱼大肉从此与你无缘。”

宝鸾情动呜呜两声:“……不要。”

班哥蹙眉。不要,不要哪样?

是受不住不要,还是回百里家茹素不要?

第二日天未亮,蟹青色的天,大雾弥漫,永安宫的宫道上,礼部几位大臣被急召而来,入了紫宸殿后的一处小殿延英殿。

俯首见天子,天子威仪如山,一身常服纤尘不染,过于年轻的英气面庞,眼下淡淡两团青影,抬眸睨人,看得人更添几分心惊肉跳。

自太上皇驾崩,圣人火速退位让贤连太上皇的名头都不要,这位新皇陛下展现出的强势与霸道,宣示了新王朝的开始,以及皇权不可撼动的绝对威严。

短短半个月,崔家齐家没落,长公主和其子以谋逆罪论处,皇后和二公主被贬庶人,二皇子三皇子远远就藩,凡是不安现状别有用心的人全都一网打尽。

圣人穷尽数十年没能做到的事,这位年轻天子只用了数十日便已达成——长安城,江山万里,真正唯吾皇独尊。

新皇擅政勤政,不好奢侈不好美色,雄韬伟略,气度不凡,足见未来贤君之路,名垂千古,近在咫尺。

效忠一位明君,是人生幸事,纵使陛下偶尔脾气不好手段略微残酷,但古来哪位明君没有残暴血腥的一面呢?

善良的人,是不配做皇帝的。

如今天子有烦恼,做臣子的自然得排忧解难。

“朕要立皇后。”天子说,“朕要同皇后泰山封禅,昭告天下。”

礼部几位臣子一听,不得了,帝王才能泰山封禅,哪有连同皇后一起泰山封禅的理?

连皇后封哪位都顾不得问,齐齐伏地准备进言劝诫。

嘴刚张开,未来得及说话,天子冷若寒霜的声音砸下来:“那是朕的妻,不是随便什么人的妻,皇后皇后,这个后字,源自上古夏朝君王的自称,同是君主,皇后自然和朕一样,都有权至泰山封禅。”

大臣们哑口无言,天子武能西征吐蕃,文能舌战群儒,典故信手拈来,有理有据,他们就算想辩,也无从辩起。

何况——

天子说一不二,根本不容人置喙:“礼部着手准备吧,今年只两件大事:立后,封禅。”

事情已经定下,只是知会他们一声罢了。新任的礼部尚书是个知情知趣的人,立马改变态度,奉承迎合之际,问起皇后人选:“不知是哪位良家子?”

天子冷肃的面容露出一点笑意:“是朕的三妹,镇国长公主。”

小善想一逞长公主的威风,他怎能不如她愿?加封的旨意早早就发下去,国丧过后就会昭布。

大婚之前,就让她先过过长公主的瘾好了。

大臣们大惊失色,好似听天方夜谭,张嘴就要悲嚎罔顾人伦天理不容,话到嘴边,忽然想起眼前的天子不是从前那位温和软弱的圣人——新皇的狠心远胜他的阿耶,和仙逝的太上皇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同姓不婚,是否替公主另择姓氏?”礼部尚书满肚子的之乎者也不敢喊,只敢轻轻说这么一句。

“是长公主。”天子提醒,“是镇国长公主,别喊错了。”叫她听见只呼公主,肯定发牢骚。

礼部尚书:“是臣疏忽了。大婚前,镇国长公主的姓氏最好改一改。”

天子沉默不语。半晌,不情不愿道:“她本姓百里,乃百里氏排行十二的女公子。”

哗——大臣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听见什么?原是百里氏!

许是他们频频惊讶有殿前失仪的嫌疑,天子很不满:“怎么,难道朕还不配做百里家的女婿?”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

当年开国太_祖百般恳求都未求得一个百里女公子,天子能得一个百里皇后,祖上烧高香。

天子道:“朕此生只立一个皇后,永不选秀封妃,自即日起,弃用后宫,唯爱椒房。”

大臣们下意识就要喊不——圣人在位时养成的臭毛病。所幸求生意识尚在,喊出口便成了:“陛下圣明。”

班哥回到紫宸殿,一大堆奏疏批复完,太阳高高升起晒屁股,宝鸾还在呼呼大睡。

班哥接过宫人手里的燕窝粥,单手将宝鸾从被窝里捞起,哄她用过早食再睡。

宝鸾眼都没睁一下,迷迷糊糊被喂了半碗暖糯的粥,肚子填饱很是舒服,嘴里口是心非,起床气满满,嫌他吵她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