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页)

突然一颗新鲜的脑袋送到眼中,宝鸾忍住了才没有吐出来。无奈,热情的新都护还等着公主的激励,她猛嗅几口袖子里藏着的香囊,才从新都护手里抓过那颗面目可憎的头颅。

高举,大喊:“乱臣贼子,人人诛之!贼首之尸,当挫骨扬灰!”

话毕,手一挥舞,头颅抛掷出去。纵马跃起,第一个踩踏过去。

小小一颗头颅很快成了泥饼,士气大涨,高呼万岁,勇猛地冲向仍未投降的叛军。

太阳高高升起时,战场已分出最后的胜负。山寇全军覆没,主事人全斩首阵前,顽抗的也都丢了性命,剩下七千俘虏,宝鸾本着不浪费人力的原则,决定将他们饿个半死后分批次发配去沙漠中种树造林。

城门大开,石城镇的百姓们等候着迎接他们的救世主。崔玄晖在人群的最前方,没来得及梳洗,简单用袖布擦一擦,五官轮廓现出来能认个大概,扶正发冠,颀长的身形直挺似松——哪怕最狼狈的时候,这板正的腰杆也从未低下。

马蹄声飞至耳边,马背上的女郎冲他扬起笑脸,笑容闪耀动人心,连她身后高照大地的艳阳也自愧弗如。

她来到他身边,骄傲地说:“表哥,我来救你了。”

她面色略显苍白,精神却神采飞扬,含笑的目光藏住了另一句话——看,这次换她救他了。

如玉的君子满身尘埃,仿佛被日光灼烧一般,他低了眼垂了傲气,板正的腰杆深深埋下去,轻声道:“小善,多谢。”

宝鸾走在城中,第一次发觉人们注意到除她容貌以外的东西。他们激动呼喊她的封号,在看到她靠近时不再躲开或偷视,他们望着她,眼里是生的希望。

他们或哭泣或大笑,像以往那样跪拜街边,但和从前不同的是,这次是满怀感恩的虔诚,而以前是聊胜于无的麻木。

入了官衙,郡太守和属官围过来,她任命的新都护做了个好榜样,其他人有样学样,大气不敢出,小心翼翼等着她发号施令。

他们不再将她视作美貌惊人的公主——偶尔有点小聪明,比如种树治沙。她高坐主位,第一次名副其实地占据这个位子,他们终于察觉到她除了美貌和小聪明外,还有一点点勇气和一点点本事。

所有人等着公主入城后的第一条口令,公主没有掩饰她的骄矜和兴奋,连夜征途使得她看上去有些疲乏,但她依然光彩照人,事实上,在她领着援军出现的那刻起,所有幸存的人都无法抑制这份仰慕,这份记忆注定难以磨灭,或将伴随终生。

公主理所当然地拿过太守官印——现在她两手都掌着印,一手官印,一手虎符。她俨然成了这里的长官,抑扬顿挫下了三条命令——

第一:烹肉宰羊犒劳将士。

第二:登记死去士兵的名字,敛尸葬骨。

第三:告知前线大军,石城镇危机已解。

这第三条,书信是宝鸾亲笔所写,光措辞就花了半个时辰,最后也就干巴巴的一句话。

其实他不一定知道这里的情况,毕竟事情发生到现在,也才过去五天而已。西伐大军离得远,这点小动静根本传不到那边去。

也许他还是会派人前来查看情况。她心里这样想着,已经想好自己该怎么问话他派来的人。

信送出去没过多久,她果然见到了班哥派来的人——他把自己派来了。

此时宝鸾正顶着一张丑脸,这张脸在听到前线来人时就准备好了,故意弄成被刀剑毁容的样子,妆娘技术高超,连她自己都辩不出疤痕真假。

她原本是打算用这张脸见客的,顺便让人把毁容的消息传回去给他。现在好了,不必人传,他亲眼看见了。

班哥骑在马上,身后是两排精锐骑兵,一看就是马不停歇赶过来的。连下马都不曾,他没有打算多待,大概过来看一眼就走。

宝鸾被灼灼目光盯着,纳闷现在这个丑样子他竟然也能下眼,而且还目不转睛,很有一眼万年永记于心的意味。

她此刻方觉不妥,但骑虎难下,只能继续装,捂着脸蛋别过头:“别看了。”

班哥许久未言。

倏然,他伸出手,对她说:“跟我走,来不来?”

“去哪里?”

“去吐蕃,去打仗。我在哪里,你就在哪里。”他一眨不眨地望着她,语气坚定:“可能会吃苦,但你不要怕,我保证,有苦我先吃。”

他有些急切,身后的将军已经开始催促。千军万马正等着主将的归去,他本不该在这里,可他还是来了,来看一看他的小善。

像是被一阵热风困住,火热又惊心,风扑打心扉,仿佛要将她整个人从内到外烧起来。鬼使神差地,她的手缓缓从脸上落下,握住那只手,说:“好,我跟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