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200继姐(第3/4页)

余盼盼很幸运,有爱她的养父母,还有个正直可靠的哥哥。

“是这样吗?”余飞扬的脑袋一点点埋下去,脸上火烧火燎,“我以为……以为你们的资金有限,有其他人比我更需要帮助。我的宿舍申请下来了,可以自己照顾妹妹。”

“我的慈善基金资金雄厚,就算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需要帮助,只要符合我们的资助条件都会进行资助。”元锦脸上的笑容扩大,“不要有心理负担,她还得接受一年左右的干预和康复治疗,才能停止。”

余飞扬闷闷应声。

话是这样说,可还是觉得受之有愧。

元锦没在康复中心多待,带着季北上车后,拿着笔记本电脑发布第二组扶贫纪实组照,完事随即驾车出城。

扶贫纪实专题第一期的反响如果好,第二期会在下半年上线。

第二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拍到,跟她一起负责拍摄任务的摄影师,是业内资深的摄影大师,拿过无数国际大赛的年度摄影师大奖。

她也拿过好几个比赛的年度摄影师大奖,但没怎么参加国内的摄影比赛,也不喜欢参加活动。

摄影是爱好,是她用来记录世界的手段,仅此而已。

省内没有被拍的城市只剩下四个,鉴于季北过几天要参加高考,元锦选的地方离江城很近,自驾三个小时就能到地方。

在县城的酒店开好房间,元锦拉着季北背上相机,出门找地方吃午饭。

这个县城距离江城不算远,规模不大,经济方面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的辐射影响。城内只有一条主街道,两个半条热闹的街道,出了这个圈子,大白天都没什么行人。

随意走了一圈,元锦拍到几张满意的照片,一边找吃饭的地方一边找当地的照相馆。

有些小城市的照相馆里,会有一些比较老的街道照片,需要自己去找出来。

她的记忆城市之所以和别人拍的不一样,是因为每一组照片上的人或者建筑,取景的角度和曝光参数都差不多。

尤其是有人的照片,能找到照片里的人在多年后站在同一个地方拍照,不是谁都有耐心去做这件事。

那些人是城市变化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几分钟后,元锦眼尖地找到一家照相馆,拉着季北进去跟老板说明情况,询问旧照片的事。

每个愿意提供照片的人,她都会支付一定的报酬,翻拍旧照片。

“旧照片倒是有,我给你找找。”照相馆的老板示意他们坐下,自己坐到其中一台电脑前,调出的硬盘上的老照片。

元锦随意一瞥,看到老板的文件夹很有意思,忍不住凑过去。

“以前当学徒时,师父要求自己练,我不知道拍什么就拍街道和刚建成的楼。”老板有点不好意思,“当了三年学徒,拍了上万张小城的街道,每一年都做了编号。”

“拍的很好。”元锦看着文件夹里的照片,真诚夸他,“有些构图非常有想法。”

老板聊兴上来,一年一年的照片翻出来跟她讲什么时候拍,为什么拍。

元锦微笑听他说,不时插一两句跟他分析,当时的构图和光线为什么不行。

聊了一个多小时,她选到了喜欢的照片,老板也帮她找来了照片上的几个人。小地方,出门三步就能遇到熟人,生活的时间越长认识的熟人就越多。

趁着中午下班高峰期已经过去,元锦带上季北和老板找来的人,到老照片中的地点,复拍了几张照片。

全部拍完,老板说什么都要请她吃饭,继续跟她探讨摄影技术。

元锦婉言谢过,给他支付了一定的报酬,带着季北去吃当地的特色菜。

照相馆老板电脑里的照片,几乎是完美记录了二十年来小城的种种变化,记录时光长河中每一次政策改变对当地的影响。

元锦在当地停留了三天,前后拍了两千多张照片,才出发去下一个地点。

季北一路上都很安静,元锦拍照他就帮着弄三脚架,或者抱着笔记本电脑默默坐在一旁工作。

高考前两天,两人回到江城。

元锦知道季北要考试,哪儿也不去,留在公寓里整理照片。林姨也担心季北考试的事,专程过来照顾他的一日三餐。

有林姨在,每天吃什么都不用操心,也不用担心会睡过头。

三天的考试结束,季北走出考场就耷拉着脑袋,情绪不高。

元锦知道他不想去上班,故意不说。

到家换好鞋子进屋,林姨给他们准备了点心和水果,还给榨了果汁。

“我一会就回去,小北考完试就好好玩几天,你爸爸那边我会帮你说。”林姨招呼他们坐下,交代道,“小苏你要是出门很长时间,要提前跟我说,小北自己住这边我没法放心。”

“我知道。”元锦拿起一块饼干塞嘴里,笑容灿烂,“大概过个两三天我就得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