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第2/4页)

阮翠芝深深吸口气,“算了吧。”

刘杏花语气又硬又冲,“那就算,以后你也别回去看他们了。不是说你不要他们了嘛,那就真的不要好了。下次你再去找他们,说不定直接不见你了。”

阮翠芝眨着眼不再说话,只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一塌糊涂。

本以为这辈子能圆满幸福,结果现在没了家也没了孩子,变得一无所有。

转念一想又不对,她还有父母,还有弟弟,还有两个可爱的侄女。

她再次深深吸口气,听到刘杏花在她旁边睡着了,自己也便闭上眼睡觉了。

年下里做衣裳和平常不一样,若是平常到人家做衣裳,那可以不慌不忙慢慢做。但年下里要做很多家,便就都是赶着做的,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没有歇的时候。

第二天阮溪和老裁缝给阮长贵一家四口做了衣裳。

拿了工钱再找人搬走缝纫机,马不停蹄去往下一家。

阮溪跟着老裁缝一家一户地去干活,自然也就不回家了,吃喝都是在做衣裳的人家。但因为离得近,她晚上赶完活还是回家睡觉。

赶完他们村的活,她和老裁缝再一起赶往下一个村子。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总能在凤鸣山的某处山道上看到这样的一幕——两个汉子抬着轿椅,轿椅上坐着抽烟锅子的老汉。轿椅旁边跟着个小姑娘,小姑娘穿着花棉袄围着红围巾,围巾挡住半张脸,露出一对灵动的眼睛。再往后是两个汉子抬着缝纫机。

也是这段时间,阮溪跟着老裁缝把凤鸣山上的村子逛了个遍,吃了许多人家的饭菜。家庭好一些的能多吃点肉,家庭差一些的也能吃上几个鸡蛋。

自然也有家庭差到做不起衣裳的,那八成就是生的娃太多,家中人口太多。

阮溪在凤鸣山上露了脸,现在人人都亲切地叫她——小裁缝。

除夕前一天的下午,阮溪背著书包到家,整个人都累得像要散架一样。不过她心情倒是很好,把刘杏花叫到屋里,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钱塞给她。

这一年出门去做衣裳,老裁缝都没动什么手,就是画点纸样子。剩下大部分的活都是阮溪干的,而且每次换村子,她还要走山路,所以辛苦一些。

因为承担了大部分的辛苦,老裁缝给她分的钱也比之前多。

刘杏花看到钱后瞪起眼小声道:“赚这么多?”

阮溪点点头,“还是给您收起来。”

刘杏花笑着开始数钱,“我给你好好收起来,这以后都是你的嫁妆。”

阮溪笑一笑,“先让五叔结婚。”

刘杏花道:“胡说,哪有叔叔用侄女挣的钱结婚的?”

阮溪没再说这个,身子一歪靠到刘杏花身上,软声说:“我又长一岁了。”

过了明天,她可就是十五岁了。

十五岁的阮溪,在新年的第一天,和阮洁结伴到各家拜年去。

阮溪想着老裁缝一个人过年肯定冷清,除夕一天都没有人陪他,便打算第一个先去给他拜年,然后再回来去凌爻家给他们一家拜年。

于是年初一的早上吃完早饭,她就拿上吃食拉着阮洁先往金冠村去了。

两个人也不急,穿着年前做的新衣裳走在山道上,慢慢悠悠的。

到了老裁缝家太阳已经起高,但老裁缝家还没有开门。

阮溪站在院门外抬手拍几下门,往里叫:“师父,我来给您拜年啦。”

叫完里面没有响动,于是她又继续拍门叫几声。

这次里面倒是有动静了,大咪跳上墙头看着阮溪喵喵叫了几声。

看老裁缝一直没应声,阮洁推测说:“是不是出去了?”

毕竟过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吃吃喝喝走亲访友,说不定老裁缝也往别人家去了。

阮溪想想觉得有这可能,便放下了拍门的手,打算先回村,下午再过来。

但在她转身准备要走的时候,她忽然又发现了不对。

倒不是她觉得老裁缝性格孤僻一定没有亲朋可走,而是她发现老裁缝家的门上并没有上锁。外面没锁门却打不开,那肯定是里面用门栓栓起来了。

所以,老裁缝肯定在家里。

可是,在家为什么不来开门呢?

如果说老裁缝还在睡觉的话,那也不太可能。

老年人睡眠时间基本上都很短,一般早上很早就醒来了。

太阳升到了这个高度,他要是还没起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思及此,阮溪又立马折身回来,继续拍门叫了几声。

阮洁没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只又好奇问:“不回去了吗?”

阮溪一边拍门一边跟她说:“他肯定在家里。”

拍了一会还是没人应,也没人来开门,阮溪果断转身把手里的吃食塞给阮洁,在附近找个大小合适的石头搬到院墙外,踩着石头翻上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