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都说下坡路要好走些,但姜默并不这样觉得。他的那条下坡路不仅仅是下坡,还有很多障碍,有的能避过去,有的则是想避都避不开。

碰上姜启东生病那事儿的时候,是姜默第一个本子孕育的关键时期。唐李那会儿其实已经跟一个投资方谈得差不多了,跟姜默碰头商量好以后,唐李转头又去找了找那个罗总敲定后续的事,妥了。结果第二天跟姜默通气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姜导没办法拍这个电影了,父亲生病,他是无论如何都是要去守着的。

姜默不想让那个本子搁浅,毕竟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不能让已经找来的那些人失望,他坚持让唐李推进下去,就算把剧本卖了也行。本子是卖了,但压在人家手里不见天日,就那样黄掉了。

一个不太好的开头似乎注定了之后的坎坷。

等自己的事情理得差不多了,姜默再整理好心情出去重拾梦想时才发现,市场变差了。

大环境是能影响生计的,市场不好,能分的蛋糕就变少,那样直接决定了像姜默这种新导演的机会也变得更少。在行情整体不好的情况下,新导演的项目嘛,有十个黄十个。

碰壁的时候居多,什么倒霉事儿都遇上过。拍一个长片拍到一半,投资方倒闭跑路了,凉。挑到一个类型片,和制片人见面,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聊来聊去,黄了,最后定了别人。自己喜欢的本子更惨,被人质疑来质疑去,说不接地气啊,太晦涩,市场不会喜欢的。

残忍的市场规律和姜默心里的艺术标准是冲突的。如果不妥协,你就是没片子拍。妥协了,还是够呛。也想过去求求人,想了想,没拉下脸去,他不是那种性格的人。

人被否定太多次的时候,会陷入自我怀疑。

心碎过无数次,但姜默没想过放弃。

好在他什么都会一点,能干点兼职,也不算太停滞不前。没片子拍他就写剧本,偶尔去给别的项目做做兼职,做个后期,做个场记,摄影他都做过,反正有活儿就去。只要是片场,是电影的活儿,他都去,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人总不能闲着。

一直待在那个圈子里,至少是不算脱节的。有人打趣他说转行算了,别的也做得不错,姜默也只能笑笑,不解释什么。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姜默很清楚他的低谷期来了。志气,傲气,被消磨了一些,有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时候他不想讲给别人听。

那年七夕前一周。

唐李拿着一个本子找来了。是他们之前谈过的一个项目,拿去创投试过,没什么回音。姜默还挺喜欢那个剧本,叫《橄榄》,很简单的一条故事线,一个平静又绝望的故事,讲希望破碎,人生走到末路,讲男主角用一颗橄榄跟他的命运和解。姜默对这个本子其实很有信心,这是他擅长的内容。

唐李说,找到投资了。他谈得差不多了,估计有戏。姜默问是什么人投,唐李说了个名字,姜默不认识,也就哦了声,说你继续谈吧。

一开始他都没抱多大希望,毕竟这几年黄掉的项目太多了。结果唐李那边进展还不错,说应该有戏,那个老板看了你的资料,很感兴趣。

那天,姜默正在机房里帮人赶一个后期。唐李快九点的时候打了个电话给他,让他前往某某KTV一趟,见见财神爷,说这事儿快成了。姜默听他说完哦了声,说等我把事情做完,挂了电话又满头大汗地做了二十多分钟才抓起手机出门。去的路上还挺欣慰,一般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是已经谈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些年哪路神仙都见过,投电影的人多,这些人往往风格迥异,有的洋有的土,有的人爱在写字楼里谈事儿,有的人喜欢吃着饭谈,有的人就喜欢在声色场所谈,姜默也见怪不怪,去就是了。

找到那个豪华包间推门进去,人还挺多。唐李拉着他给他介绍了下人,递了个杯子给他。姜默瞟了眼桌上那堆啤酒洋酒,在心里很不客气地给两位老板下了定义,人傻钱多。

姜默其实很烦跟资方聊天,因为稍微懂行些的会审视你,他们在乎的是你能不能拍出市场喜欢的东西,而非导演的个人表达,他们会聊他们对剧本的修改意见,聊很多要求,聊很多有想法的导演不爱听的话。不懂行的那类人吧,你就只能跟他瞎扯,乱聊,比较考验为人处世的能力。

不喜欢这种场合,但也不得不来,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之处。

老板一个姓刘,一个姓孙。姜默在旁边听唐李跟他们扯了会儿,有个杯子递他跟前来,那位未曾谋面的孙老板,说:“姜导,久仰了,喝一杯。”

姜默跟他客气两句,把酒喝了。

他一来,这位孙老板不知道怎么了,歌不唱了,烟也不抽了,像是盯上他了一样,一个劲给他倒酒,一口一个,喝一杯,喝一杯,要不是这老板点了个公主搂着,姜默都险些以为这老板看上自己了。